福建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
馆店协同,开拓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18
福州摩崖调查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举办。 大梦书屋 供图
近日,一场以“我们生活的注脚”为主题的第四届诗歌剧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图书馆内精彩上演,活动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所属的大梦书屋策划主办。此次活动不仅邀请了丝绒陨、亚述、昆鸟、海蛇等知名诗人,还有福州本土浮草诗社的诗人姜成禹、蒋荆轲及多位演员嘉宾倾情加盟,为福州市民带来了一场视听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近年来,大梦书屋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福州市图书馆通过“馆中有店,店中有馆”的战略协同模式,有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创新打造集图书借阅、文化展览、思想交流、阅读体验等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探索合作 共享优质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有温度、有情怀的阅读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图书馆;而图书馆的免费借阅政策,则能吸引读者走进我们的实体空间。”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卫斌说,在这样的共同目标下,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通过“馆店协同”的创新模式,共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
2018年,大梦书屋联合福州市图书馆、福建电视台、融侨中心,为读者带来一场“深夜书摊”活动,用快闪形式将图书从书店内送上街头,也是这一次,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第一次合作的“你选我购”活动开启。
多年来,“你选我购”活动不断升级,加入了流动书车、快闪书店等年轻人喜爱的新形式,书籍还能由读者现场拆封试读。活动地点从最初的政府大院、学校、银行网点慢慢普及至市民公园、街头等更加多元的地方,2020年起更是扩展至线上,让这一活动成为常态化的阅读活动,让阅读触手可及。
“读者只需通过‘e福州’APP,即可在大梦书屋借阅图书,阅后归还至图书馆,图书馆再将这些书纳入馆藏并继续流通。”陈卫斌介绍。
在选书方面,大梦书屋每月精选人文社科等精品书籍,与图书馆一同向社会推荐,同时在店内图书的选择上,也做一些调整,并加快新书进货频率,适合图书馆读者的口味,便于读者到店能借到心仪的书。
创新融合 拓展服务空间
“大梦书屋作为社会化运营主体,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地走进图书馆,为图书馆增加更多温度。”陈卫斌介绍,2020年,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持续深化合作,以“馆中有店,店中有馆”模式,在福州市图书馆内建设了“榕图·大梦书屋”。
“榕图·大梦书屋”不仅是小而美的特色主题书店,还构建了“5+X”复合业态模式,集图书、空间、课堂、好物、餐饮于一体,在零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同时,提供艺文沙龙、咖啡轻食、文化展览等服务,形成以书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我早上在图书馆内自习,中午便会来到馆内的大梦书屋吃午饭,顺便在这里看看非专业的课外书籍,午休结束后,只需 5分钟便可直接从书屋回到馆内自习区。”记者在大梦书屋遇到了暑假期间常驻福州市图书馆备考的大三学生高宁阳,他说,在“榕图·大梦书屋”的午休时间不仅放松了紧绷的大脑,也大大方便了他的备考生活。
福州市图书馆鼓岭分馆是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再次联合共筑的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在此创新打造了“邂逅·榕图”大梦阅读驿站品牌,实现了“店中有馆”的联合模式。
“我们通过‘图书馆+书店+景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探索文旅融合创新路径,期望打造书友们聚集与交流的乐土。”大梦书屋副总经理张连旺说。
福州市图书馆鼓岭分馆涵盖独立图书借阅书房、独立爱国主义教育书房、“你选我购”新书区以及阅读推广活动场所,配套2000余册馆藏图书和自助借还设备,配备完善的图书陈列书架和阅读设施,成为福州海拔最高的最美网红图书馆。
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在商业综合体内共建的“融侨中心大梦书屋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将图书馆服务引入商圈生活,精准辐射商务白领、青年群体、国际访客及周边居民,由此把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从传统场馆延伸至城市核心消费场景,塑造成社交、学习与休闲的“第三空间”。
多元活动 扩大品牌影响力
除了空间与服务的创新,双方还共同策划了多个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如“春日市集”“榕图·夜读”及“诗歌剧场”等,其中,“榕图·夜读”更是荣获了“2023年福建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称号。
从2020年至今,“榕图·夜读”阅读推广活动已举办5届,每一届都有相对应的不同阅读主题,如“月满榕图夜,读享好时光”“千秋盛景观汉字 如月常圆在今宵”“闽在山海间,浪迹万物先”等,通过阅读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和阅读的点滴美好。
“我们不仅在福州市图书馆外搭建夜读场景,还现场配套主题书籍、文创等摊位,同时在馆内开设同主题文化展览,展期一至两周。”张连旺向记者介绍。
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也是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开展“春日市集”阅读推广品牌活动的好日子,通过丰富多样的市集展摊内容,打造出象征着蓬勃新生且多元开放的春日阅读图景。
“要抓住年轻人,才能够抓住未来发展导向,公共文化服务也要与时俱进。”陈卫斌说,未来,大梦书屋与福州市图书馆将持续把目光投向新生代的文化需求,在网络文学、文创“谷子”、数字内容拓展等方向加强合作,实现“数字资源+实体空间+IP内容”的深度协同,为全民阅读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