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意味的人生

作者:刘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15

  “文学和人生”,是个经典的话题。经典在于,不仅是个经得起言说的老话题,又是个开放包容、不拘一格、常说常新的话题;既可以包含理论和逻辑,又可以很感性。每个言说者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体会来谈论和探讨,是个可以常谈常新的话题。

  我看到这个题目后,也确实认真地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在想,文学和我的人生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这个关系,是看得见的关系,比如我从事文学创作,我写文艺评论,我在文学界也可能被大家称为作家或评论家。又或者说,我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我每天跟这个行业打交道。这是生存意义上或者是职业上的关系。有人是老师,有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大家的职业未必像我这样,一定是从事跟文学有关的工作。但我们都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热爱阅读,热爱文字。我们对文学感兴趣,这就是我们的共性。

  为什么我们喜欢文学?因为文学与我们的人生存在看不见的执着的关系。

  过去,寒冷冬天,人们不便外出,或者室外娱乐活动不好开展,我们最通常的活动是什么?过去我们叫围炉夜话,交谈、聊天,聊见闻,聊生活,聊着聊着,就聊出了《十日谈》《天方夜谭》,聊出了各种话本、传奇,聊出了张岱的《夜航船》,聊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学。聊天,就是一种最好的交流和讲述,讲故事、讲志怪、讲传奇,讲对未知的地方和事物的好奇。

  在所有的古老文学中,比如我们过去看到和听到的民间故事中,开头通常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公主……”

  现在的冬天,三五成群,除了聊天、喝茶,在网上看短视频、聊天,还会看网络文学、朗诵诗歌、写文章等等,一方面满足我们对于未知和远方的好奇,另一方面满足我们的表达、记录和分享的愿望。

  古老的社会,口头文学更繁荣和发达;现代社会,我们用文字来表达,书面化语言产生了。这就是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程。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认识文学跟人类的关系,我们或许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对文学感兴趣。文学对我们的人生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文学包罗万象。经验教育里包括知识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等。文学形象生动,善于用富有想象力的细节和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再现和表现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理解。

  文学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但文学使人生有色彩。人生的底色很丰富时,文学的色彩可能没那么突出;人生贫瘠时,文学的色彩就有了意义。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学,都是人生的开拓。

  我对文学感兴趣,起初是因为上大学读中文系。20世纪80年代,大学里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家都沉浸在阅读气氛里,对知识如饥似渴。图书馆占位,校园里摆书摊,这些都极其日常。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很多,阅读习惯改变是其中之一。

  电子阅读或者短视频兴起,导致长时间的文字阅读有所减少,但阅读以另一些方式存在,在各种信息平台、各种客户端里,文章以更加简短、灵动、鲜活的方式存在,传播面更宽,速度更快。特别是手机被广泛拥有,拇指阅读兴起,点对点的传播也好,信息平台的多样化推送也好,阅读时间更多,方式更灵活,成本也更低。

  阅读不会停止,开卷有益。为什么说开卷有益?

  生而有涯,生命本身有长度限制,也有宽度和厚度局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的角度,行走或游历对于丰富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许许多多的经验是靠自身经历获得或者悟到,但许许多多的经验也是以间接经验和学习获得。人生有限,阅读是学习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所以说,开卷有益,读什么书都不会白读。

  阅读的内容和目的多种多样。人们追剧、看电影,看的是人物形象,看的是故事,看的是影视剧的文学性。在阅读中,人们读得最多的,是文学。读文学,读的是别样的人生,读的是一种活法和经历。

  摘自《读书与读人》(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