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探索“温心守护·共健阿坝”山海行动

以媒体公益之力“治病”又“连心”

作者:周俊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08

  媒体公益平台如何通过对口支援整合跨区域资源,以“媒体主导+社会参与”“东部技术+西部需求”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全周期医疗帮扶体系?《温州都市报》探索的“温心守护·共健阿坝”山海行动,通过资源整合、精准救治、长效赋能和民族团结四大路径,打造“预防—治疗—赋能”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减贫路径。

  行动实施以来,累计为四川阿坝州筹集医疗经费、物资和善款3220多万元,120多位患者赴温州治疗,医护人员在阿坝州为3万多人做健康筛查,并为1600多名患者免费施行手术,直接阻断120户因病返贫风险。

  巧借“公益杠杆”

  温阿情深,守望相助。早在2013年,浙江温州与四川阿坝州响应国家号召,正式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2021年是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起步之年。当年,《温州都市报》联合鹿城区驻壤塘县帮扶工作队,创新推出“鹿壤情援·温心守护”系列活动,以《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为中枢,整合温州、壤塘两地政府、媒体、医疗、慈善等方面的资源,开展医疗帮扶行动。2024年初,为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温州都市报》、温州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在壤塘试点的基础上,将帮扶范围扩大至阿坝州马尔康市、阿坝县、红原县、壤塘县、理县等5个县(市、区)。

  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陈忠慈善工作室激活社会公益力,整合公益组织、行业企业、社会公众等资源,为“温心守护·共健阿坝”山海行动构建公益医疗矩阵。联动温州的12家公益组织设立“明眸工程”“脊梁工程”“微笑工程”等六大专项基金,筹集社会资金1600万元,破解欠发达地区资源瓶颈,精准投向筛查、手术及设备升级等方面。

  同时,搭建公益联盟的精准响应网络机制。依托陈忠慈善工作室搭建“需求—资源”匹配平台,联动温州理工学院等100余家单位,实现“阿坝需求24小时内温州响应”。患有严重脊柱侧弯的德色尔忠、卓玛娜姆两姐妹,受益于“温心守护”行动,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后,挺直了腰杆。但她们家的房屋破旧不堪,连牛棚也在房内,陈忠慈善工作室在实地走访后,在公益联盟朋友圈发布消息,48小时内就筹集了6万元房屋修缮资金,为其改善居住条件。

  打造“绿波生命链”

  服务链覆盖全周期,守护高原患者绿波道。在策划“温心守护·共健阿坝”山海行动时,陈忠慈善工作室和其他参与单位就思考如何实现患者在“筛查—治疗—康复”前中后三段全周期干预,从“治病”到“防贫”全疗程关注,切实筑起因病返贫、因病致病的防线。前端预防做到靶向筛查与健康教育并行,联合教育、卫健、残联等部门开展“校园健康守护计划”,为4000余名中小学生建立脊柱健康档案,筛查出271例早期病例。组织12批次医护队伍到阿坝州各地送医送药,为当地3万多名群众开展健康筛查。中端救治做到跨省救治与医保兜底并接,联合温州和阿坝州当地医院,开辟“筛查—转诊—手术”温阿绿波道,患者分赴温州4家三甲医院接受复杂手术,如红原县唇腭裂患儿陈理通过三期修复手术实现“零自费”。同时,创新“医保+慈善”兜底模式,联合温州医保局将阿坝患者纳入异地结算,慈善基金覆盖自费部分,确保患者“敢治、能治”。

  后端康复做到生活重建与防返贫跟踪并重,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提供康复资助、教育助学等帮扶服务,帮助学龄患者重回学校,帮助患者家庭改善生活。如壤塘县藏族小学生春阳患有先天性马蹄足内翻,不能正常走路。在“温心守护”行动的帮助下,通过筹集的10万元善款,她被接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顺利治好了双足。同时,陈忠慈善工作室为其捐赠4万元,用于打水井、修建卫生间等,还长期结对助学。

  深化“输改造”工程

  快输血更要慢造血,培育高原健康医疗队。在陈忠慈善工作室的助推下,通过“远程诊疗+跟岗培训+学科共建”模式多措并举,救助帮扶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化发展,破解高原医疗人才断层难题。

  建立“山海行动”结对导师制,阿坝州当地医院派员到温州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跟岗学习,所有培训资金由陈忠慈善工作室筹集。目前,“山海师徒计划”已成功培养眼科医生20名、骨科医生8名,阿坝县人民医院、小金县人民医院、壤塘县人民医院等“国重县”医疗诊治和手术能力大大提升。

  同时,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对口帮扶下,阿坝州建立首个标准化眼视光中心,搭建覆盖小金县、黑水县、阿坝县等地的5G远程会诊平台,开展实时影像诊断、手术指导,协助配置升级眼科诊疗设备及手术医疗设施,成功推动阿坝州眼科手术能力从零突破至年均200多台,5家县级医院新增骨科、眼科独立手术能力,让患者实现了在家门口“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医”的生活愿景。

  营造情感双向奔赴

  “温心守护”行动,守护的不仅是阿坝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中华各民族间的深厚情谊和守望相助。《温州都市报》开设《温心守护》专栏,报道典型案例近50个,全网阅读量超500万,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四川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纷纷报道,尤其是温阿两地媒体的广泛传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工作,使“温心守护”成为一个具有广泛认知度和美誉度的公益品牌。

  医疗救助不仅是“治病”,更是“连心”。在医疗扶贫过程中,陈忠慈善工作室和温州各医院以人性化服务促进民族情感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治病”与“连心”双赢,推动“民族团结”走向“人民共富”。

  “温心守护·共健阿坝”山海行动通过媒体公益平台激活社会力量,陈忠慈善工作室突破传统媒体角色,成为资源整合的“超级联系人”,验证了“慈善第三次分配”在区域协调中的乘数效应。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公益慈善为纽带实现资源精准匹配,以全周期干预破解健康贫困陷阱,在医疗帮扶中深化民族团结。

  (作者系《温州都市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