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让理论宣传入心见行

作者:姜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3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确立了根本遵循。党报理论版作为党的理论工作重要阵地,在推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科技日报》理论版近年来通过强化选题策划、创新表达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等系统性举措,显著提升了理论宣传效能,其经验为融媒体时代的理论传播提供了实践参考。

  吃透“两头”加强策划

  《科技日报》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科技宣传的主阵地,理论版选题策划突出科技特色,吃透“两头”,紧密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关切,先后推出“新质生产力纵横谈”“聚焦科技伦理”“建党百年·理论关键点”“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纵论基础研究”“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有影响力的专栏。

  深化科技创新思想阐释。以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要文件为基点,系统解析其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原创性贡献与实践要求,厘清核心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阐释框架。例如,深入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开设“新质生产力纵横谈”专栏,刊发《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创新力量》《人工智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驱动力》《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科技人才体系》等系列文章,系统阐释其概念内涵与发展路径,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又如,2023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迅速策划并组织专家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实践方法论,推出“沿着总书记足迹学习科学调研方法”系列文章,获中国记协肯定,认为其“围绕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组织权威专家开展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述,展现媒体的责任担当”。

  加强科研一线问题研究。针对科研一线普遍关注的经费管理、机构改革等痛点问题,策划“聚焦科研经费管理”等专栏,精准建言献策。其中,《深化科研院所薪酬改革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一文提出的绩效考核方案被某科研院所采纳并实施,成为改革范例。长期关注科技人才发展,除常设专栏外,响应《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出台,策划“破解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障碍”专版,围绕“评价制度—经费管理—成果转化”三个维度提出解决方案。

  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动态。前瞻性关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部署,策划推出《先导试验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等文章。今年4月,围绕国家布局的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策划“直击未来产业”专栏,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等权威专家立足科技前沿,聚焦政策动态,剖析典型案例,探寻未来产业发展之道。“前瞻布局和重点建设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等建议被写入相关政策文件。关注制造业转型升级,策划《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质量变革构筑中国制造新优势》等系列文章。

  改进文风 创新表达

  突破传统理论文章易陷入的“文件摘抄式”“术语堆砌式”窠臼,是推动理论“入心见行”的关键。《科技日报》理论版致力于创新表达范式,优化文本可读性与接受度,实现学理阐释的通俗化转化。

  确立“三气四新五性”编辑方针。文章需体现接地气、冒热气、有朝气(“三气”);追求内容新、视角新、观点新、语言新(“四新”);确保具备理论性、可读性、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五性”),将此作为稿件遴选与加工的硬性标准。

  强化“翻译”意识与编辑技巧。理论版要求作者在写作中主动将学理化、学术性术语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语言,规避过度“学究气”,提倡精练的短句式表达,减少冗长复杂的句法结构。编辑环节运用“标题精炼聚焦”“核心论点凸显”“冗余资料剥离”等策略提升文本易读性。版面设计注重要素组合优化,增强视觉吸引力,最大化传播效果。

  探索多元化轻量化呈现方式。《为科研类事业单位松绑减负》一文采用平实语言剖析改革痛点并提出务实建议,因其“深入浅出”的特点被广泛转载,获业界高度认可。针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学范式如何创新”这一理论命题,采用专家访谈形式,从逻辑、方法、对象等维度探讨中国特色的范式创新路径。这种轻量化表达相较于传统长篇论述,实现了“举重若轻”的传播效果。编辑对访谈内容进行二次创作与话语转换,适配新媒体平台,有效拓展了传播广度。

  整合资源 拓宽渠道

  优质的内容生产依赖于强大的智力支持与高效的资源整合。《科技日报》理论版着力于拓展专家资源,优化内容生产机制,并推动全媒体传播。

  构建多层级专家网络。理论版已建立一支逾600人的高水平作者队伍,涵盖两院院士、高校及科研机构负责人、资深教授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的智力支持体系。

  完善策划与协作机制。构建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多层策划机制,实现年策划、季策划、月策划、周策划以及紧急策划相结合,紧扣重大战略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专题策划。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多家高端智库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拓展优质稿源提供坚实支撑。

  创新内容生产引导模式。创建“结构化写作框架”约稿模式,开发如“现状—问题—对策”“成就—不足—建议”等多套模板,并持续建设优秀案例库供作者参考。

  下一步,理论版将积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探索理论文章的全媒体传播路径。重视在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的推广。借鉴“学习强国”APP互动模式(如“每日金句”“答题积分”),强调文章刊发仅是起点,需通过二次加工(制作信息图、SVG动画等融媒体产品等)与多轮次、多渠道传播,推动理论内容从平面纸媒向立体化、沉浸式体验转化,真正实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面对媒体形态、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的深刻变革,党报理论传播亟须思维创新与实践突破。《科技日报》理论版的探索表明,通过精准化策划深化思想引领、创新表达范式提升传播效能、拓展资源网络与传播渠道强化融合覆盖,是提升融媒体时代理论宣传“四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有效触达受众、转化为实践行动的重要路径。《科技日报》理论版未来将持续深化相关机制创新与技术应用,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作者单位:科技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