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力创建网络版权保护新生态新格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9
党 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伴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刻变革,版权保护已成为激发创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年来,由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剑网”行动,以系统周密的谋划,持续不懈的深耕,在网络版权保护领域取得卓越成绩,为版权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形成了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新生态、新格局。
20年持续行动,重塑数字版权保护新样貌
20年前,我国互联网尚处于爆发式生长期,盗版问题如影随形。面对严峻的网络侵权盗版现象,国家版权局会同有关单位推出“剑网”行动。据报道,20年来,行动累计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11545起,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1214件,删除侵权盗版链接1138万条,关闭侵权盗版网站(APP)17906个。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彰显了“剑网”行动的显著效果,标志着该行动成为维护网络版权秩序的重要力量。
20年制度创新,织就版权保护立体化网络
早期版权保护宛如“打地鼠”,侵权网站关闭一个又冒出来一个。国家版权局通过制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网络细分领域的版权保护工作。
“剑网”行动注重分类监管,将3029家平台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建立起“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把分类治理作为突破关键:在网络音乐领域,推动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相互授权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
针对网盘盗版,2015年《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强调了网盘服务商的主动注意义务。针对短视频侵权多发的治理需求,连续多年开展“剑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短视频侵权行为,着力强化对短视频平台企业以及自媒体、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版权监管。
这些创新举措构建起全方位版权保护网络体系,有效遏制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20年技术更新,为版权保护插上科技翅膀
数字技术发展使侵权手段日益隐蔽,同时也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强“盾牌”。流媒体、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业态,对网络版权保护提出了诸多挑战。一些侵权盗版团伙甚至将服务器设在境外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剑网”行动注重版权保护技术创新,重点加强对新型侵权行为的识别和打击,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执法效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样貌。“剑网”行动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起更加高效的版权保护体系,提升了版权保护效率,也使侵权者难逃法律制裁,为版权保护提供了新的“防火墙”。
20年产业振兴,版权保护点燃创新引擎
版权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剑网”行动通过有效遏制侵权盗版,为影视行业的精品化创作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新剧集上线首周盗版链接数量明显下降,网络剧集会员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微短剧行业因版权保护得以规范发展,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4.4亿元。
版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23年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44%。版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年协同共治,凝聚版权保护巨大合力
“剑网”行动积极构建起社会共治格局,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行业自治与公众监督相结合的版权保护新体系。各级版权局是“剑网”行动实施的重要力量。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成立网络视听节目版权保护委员会,中国版权协会宣布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并发布《关于维护微短剧行业版权秩序、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受到微短剧行业的积极响应。每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版权主题活动,公众版权意识得到显著提升。社会共治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了版权保护的强大合力。
20年来,“剑网”行动塑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版权形象,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通行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站在“剑网”行动20年新起点,尽管版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尊重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社会风尚,我国正以创新活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北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