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IP产业链协同效能有待提升

作者:本报记者 蒲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8

  7月26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重点活动2025网行者大会的“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商业模式”分会场,网络小说作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网络文学发展方向。

  IP改编多点爆发

  2024年,网络文学IP改编热度依然不减,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其中,改编影视剧涌现一批现实题材精品;改编微短剧数量、质量双双爆发;改编动漫延续精良制作,势头强劲;改编游戏前景广阔,“谷子经济”掀起二次元热潮。

  2025网行者大会主会场《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新趋势》主旨报告中显示,2024年网络文学IP改编热度依然不减。背靠番茄小说、点众文学等网络文学网站的微短剧平台,如红果短剧、河马短剧等表现亮眼,红果短剧单月分账已突破5亿元。网络文学短篇的微短剧转化成为新的增长点,《执笔》《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爆款均改编自短篇平台知乎盐言故事作品,《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微短剧的火爆同样推动年代剧、年代文流行。

  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会长、网络小说作家九鹭非香所著的《与凤行》影视改编作品在海内外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九鹭非香在现场分享道:“IP的好处就是它经过市场的验证,有一定的读者基数,所以互联网公司会大量购入这些IP来填充内容库,然后基于这些IP来做影视改编,因此网络文学作家可以赶这个时代的‘便车’。”

  与此同时,IP产业发展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认为,一方面,产业链协同效能有待提升,IP授权后的影视、动漫、游戏开发环节协同不足,特别是向下游衍生品等环节的延伸尚不够顺畅、效率偏低,未能形成高效联动的全链条运营机制,导致优质IP价值未能最大化释放。另一方面,作品版权流动性不足,IP 开发滞后于内容热度。许多爆款作品在引发阅读热潮后,影视、动画开发进度缓慢,小说角色缺乏深入人心的官方视觉形象,使衍生品难以及时跟上市场节奏,错失最佳营销窗口期。此外,微短剧等新兴产业对原创尊重不够。这说明网络文学IP转化亟须构建更高效的机制,提升衍生品开发速度与市场响应能力,确保IP价值在热度峰值期得到充分兑现。

  何弘表示,面对微短剧缺乏优质内容等问题,百余位网络作家、网络文学平台负责人和视听平台负责人,共同发出《提升网络文学微短剧转化品质倡议书》,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实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推动网络文学和微短剧行业相互赋能,引导网络微短剧健康有序发展。

  网文出海亮点频出

  据全国50家重点网络文学平台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新增海外本土作者12万人,新增海外本土创作作品50万部,海外本土生态逐渐形成。中国网络文学在亚洲读者量最大,约占全球读者总数的八成,市场份额占全球的五成以上。北美是中国网文拓展海外市场的重点地区,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三成。其他地区也有较大拓展空间。

  由于各方合力统筹、AI等新技术的助力,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正从单纯的内容输出转向构建全球化IP生态体系,呈现出技术驱动、生态重构、文化共创的新特征。

  此外,中国网络文学IP也已成为世界二次元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大阪COMIC-CON展会上,《诡秘之主》等中国网络文学IP十分流行,年轻读者的“出COS”“买谷”等促进了衍生品经济,提升了IP的版权价值。

  在此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为网络文学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江舟表示,全球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底,近六成全球人口接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贡献全球64%网络流量,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普及为微短剧及网络文学出海提供土壤。

  “这样的便利条件可以使作品精准触达目标用户。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对短剧题材喜好存在明显差别。移动互联网流量机制、算法机制和大数据等创新技术,让内容快速精准触达目标用户。”江舟谈道,因此要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结合节日时段,用节点作品激发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出海效果。

  好故事是市场“通行证”

  论坛上,多位网络文学作家围绕“好故事”的核心价值展开深度探讨。

  九鹭非香提出,故事的结构与底层逻辑是经市场长期验证的“硬通货”,而人物共情能力则是故事打动读者的关键。她认为,无论仙侠、玄幻还是科幻题材,读者本质上是透过角色体验现实中难以触及的情感极致——在突破困局、绝境求生的叙事中,寻找情感共鸣与精神寄托。这种共情需求贯穿影视、动漫、有声书等多形态改编,成为IP转化的核心驱动力。

  云南省作协网络作家分会副主席、网络小说作家锦凤认为,网络作家需在市场需求与个人风格间找到平衡。她以自身经历为例介绍了讲好网络文学故事的方法:“网络文学创作需要通过将流行元素融入作者擅长领域,逐步形成既有市场接受度又满足精神需求的风格,实现读者、作者与作品的皆大欢喜。”

  锦凤还提到网络文学作者需建立鲜明的个人标签,如“仙侠代表九鹭非香”,这种标签化认知能显著提升IP辨识度与用户黏性。“头部作家中,80%拥有明确风格标签,其作品IP转化率较无标签者更高,而且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故事在跨媒介开发中综合收益更高。”锦凤说道。

  对于如何讲好网络文学故事,江舟的观点是选择最重要的故事,用最简单的一条线路写出来。具体来说,作品第一章中出现的人物不要超过5个。这样读者才可能记住人物,从而走进故事情节。

  “总而言之,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好故事永远是市场的‘通行证’。”九鹭非香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