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汲取向上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5
莫砺锋教授的《诗意人生》(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一部学术普及读物,这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小书最动人之处在于,作者用十几万字,梳理出了中华民族诗意生存传统的清晰脉络,并通过对所选6位古代大诗人的人物与作品并重的评述,向读者有力地阐明,中国人的诗意生存方式是在紫陌红尘的现实世界中实现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诗踏上人生的向上之路。
提及“诗意生存”,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哲人的“人诗意地栖居”,要通过深刻的哲学思辨来领悟其真谛。然而该书引言部分指出,事实上,不必寄托虚幻的彼岸,无需进行复杂的思考,就能够进入诗意洋溢的人生境界。因为中华民族的诗歌本就是用来抒情言志的,中国人的诗意生存扎根于生活实践。
翻查书中所选诗句,确实能够看到,它们大都出自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抒发着我们共有的情感体验:“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是青年男女遭遇爱情的喜悦;“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这是为人父母的忧愁与焦虑;“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是再普通不过的田野黄昏;“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这是人皆有之的惜弱之心。原来,诗意蕴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人生的每一个形态和细节,都可以用诗歌来定格它、纪念它。
那么,怎样才能迈向诗意人生?莫砺锋用亲身经历和知识积累给出的回答是,读诗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因此,《诗意人生》的主体部分,便是向我们介绍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6位诗人诗意人生的典范。他们的人生遭遇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但他们同样用诗歌超越了现实人生的局限,抵达了共同的诗意洋溢的人生境界。
是书眼光熠熠,论述精到。莫砺锋善于发现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诗化处理,所选材料丰富、恰当。例如在对陶渊明的评述中,他信手拈来大量例子证明陶渊明是如何将平淡乃至艰苦的农耕生活过出浓郁的诗意的。除了我们较为熟悉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入诗。教小儿牙牙学语充满乐趣:“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平淡无奇的农村景象充满了美感:“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连向邻居借粮都真率感人:“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这样充实的精神世界,却基于这样平凡普通的生活,可作为普通人的诗意生存指南。
是书文质彬彬,语重情深。莫砺锋读诗、读人,尤其能与古人感同身受,似乎与之是至交好友。他说屈原“正则灵均”的高洁志向,说陶渊明在当时几乎没有受人注意却为何身后的声名与日俱增,说李白直到晚年还为能建功立业而兴高采烈的旺盛热情,说杜甫总能敏锐看到国家社会隐患的深沉忧国忧民心,说苏轼一生屡经磨难、三度流放是如何度过,说辛弃疾是有真学问、真本领的难得“帅才”。尤其是书中“苏轼”一章剖析苏轼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从容风姿是如何炼成的,揭示“旷达仅为其表,坚毅才是其里”,读来令人深受感动。
新版《诗意人生》在修订旧版中少量细节讹误的同时,也吸收了近年来学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并增添了50余幅精美插图,大大提升阅读体验。对于该书,要轻松阅读、细品慢酌,相信它可以滋养你的内心,给予你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