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华一印:

“老厂”发“新芽” 变身研学热土

作者:本报记者 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4


学生在河北新华一印认真观摩。

  河北新华一印 供图


  进入暑假以来,河北新华第一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里,稚嫩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一批幼儿研学团的到来,标志着这家有着87年历史的印刷厂,将今年初筹备的印刷文化研学项目从蓝图变为了现实。依托深厚的行业积淀与保定市印刷博物馆的资源,河北新华一印打造的集历史溯源、印刷工艺流程观摩、线装书装帧制作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研学项目,让印刷文化以可触摸的方式走进青少年心中。


  三大核心站点串联


  在河北新华一印,既能触摸千年印刷史的温度,也能看见现代工业的精度,更能亲手传承传统技艺的厚度。

  河北新华第一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史可军介绍,研学项目以图书诞生全链条为逻辑主线,串联起印史溯源、工厂探秘、手工体验三大核心站点,形成“文化认知+技术体验+价值认同”的三维育人体系。

  第一站“印史溯源”落地保定市印刷博物馆。作为河北省国有印刷主题博物馆,这里系统展示了从雕版印刷到数字印刷的千年历程。其中的四大展区各有侧重,古代印刷展区从上古文字起源讲起,典籍、雕版与巨匠发明勾勒出匠人智慧;近现代印刷展区聚焦工艺变革,王选院士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故事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动注脚;印刷与当代生活展区展现防伪印刷、个性化定制等现代应用,其中《冀中导报》的红色印记尤为动人——随军漂泊的印刷设备、奔走呐喊的历史剪影,诉说着印刷业作为革命利器的使命;研学文创区则依据不同学段设计课程,让馆藏资源真正成为“活教材”。

  第二站“工厂探秘”将车间变为“工业课堂”。沿着平印车间、轮转车间、装订车间的清晰动线,参观者能沉浸式见证现代印刷全流程。数字印刷机高速运转的精密、纸张在流水线上的流转、散页逐渐变成成册图书的神奇……不少学生在观摩后对“一纸一墨当思来之不易”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第三站“手工体验”则是动手传承的高光环节。“点墨成金”活字印刷排版、“穿越千年”拓印体验、装订成册线装书制作、三原色套印实验……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完成从排版到装订的全过程。每位参观者都能带走一本收录活动合影的线装书——这份亲手制作的记忆,让文化传承有了具体载体。


  让传统技艺可传承


  这个暑期火热的研学项目,背后是河北新华一印对文化传承的用心筹备。自今年初启动以来,河北新华一印围绕传承印刷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初心,就研学目标设定、路线规划、安全保障等核心环节反复打磨。

  资源整合上,河北新华一印将保定市印刷博物馆的历史馆藏与生产车间的现代工艺无缝衔接,形成从古代雕版到数字印刷的完整叙事链,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技术迭代的脉络。路线设计上,河北新华一印针对不同年龄段优化内容,幼儿团侧重看新奇、玩体验,中小学团增加历史讲解与原理科普,确保每个群体都能听得懂、学得进、有收获。专业保障上,河北新华一印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担任讲解员与指导师,博物馆讲解侧重历史脉络,车间介绍聚焦工艺原理,手工体验则手把手教学,让知识传递既准确又生动。

  对河北新华一印而言,这样的研学实践既是老厂的文化新表达,也是国企的责任担当,将87年的行业积淀转化为育人资源,让印刷文化从工业记忆变为成长养分。“项目的成功实施,既发挥了国有印刷企业的文化传承责任,也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平台,实现了让印刷文化可触摸、让传统技艺可传承的研学目标。”史可军如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