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印集团:

让“行走的课堂”更出彩

作者:本报记者 王勤 通讯员 傅君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4

师生们参观广西民印集团“印装示范线”。

  蔡叶子 摄


  在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的园区里,铜鼓文化展示点与毕昇雕像相呼应,印刷文化长廊里的老设备静静诉说着行业变迁,生产车间内图书印刷的全流程正在上演。这不是普通的印刷工厂,而是边疆民族地区广受欢迎的“行走的课堂”。作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编、印、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践者,民印集团在保障“课前到书”这一核心任务的同时,将印刷工业资源转化为研学育人阵地,让印刷文化在边疆大地焕发独特活力。


  “四个一”打造全链条研学矩阵


  “原来课本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到我们手上!”刚体验完图书折页工序的小学生发出感叹。这样的场景自2019年民印集团开启研学探索以来已成为常态。经过6年实践,民印集团已构建起“一课程、一长廊、一路线、一队伍”的精品研学体系,不仅符合最新《研学旅游课程与线路设计指南》标准,更形成了覆盖印刷文化全链条的研学矩阵。

  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韦鸿学向记者介绍,“一课程”是研学的核心载体。“一本图书的诞生”系列课程既有《从印刷史看人类文明的进步》等理论课,又有活字印刷、图书折页等实操课。“一长廊”将厂区变成开放式课堂,办公楼大厅的企业发展简史展区、图书印装工艺沙盘,生产大楼的承印精品图书展区,园区内的铜鼓文化展示点、毕昇雕像,以及由淘汰的设备改造而成的教学机,让壮乡文化、印刷历史与技术原理看得见、摸得着。“一路线”通过“印装示范线”将车间变成“活的博物馆”,图书印制全流程被纳入参观路线,新材料、新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成为教学重点。而由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研学讲师“一队伍”,则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精准讲解与安全引导。

  如今,民印集团“行走的课堂”不断释放能量。2019年以来,民印集团开展研学320余场,1.1万余人次参加。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中专院校占比分别约为56.25%、15.63%、6.25%、21.87%,为中小学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大中专院校校外实习与实训等添砖加瓦。


  内外联动不断扩大研学“朋友圈”


  民印集团的研学魅力,源于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既深化与集团内部板块的协同,又拓展与院校的合作,让“行走的课堂”不断丰富内涵、扩大影响。

  内部协同上,民印集团强化创新驱动,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编、发板块形成优势互补。2020年,民印集团与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开启研学合作,对外挂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共同携手探索将“一本图书的诞生”打造成精品研学课程。同年被广西教育厅认定为广西首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被授予“广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牌匾。目前,双方累计开展研学70余场,近1万人次参加。2025年,民印集团还与广西新华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联动,在世界读书日推出“解码知识载体的诞生密码”核心课程、“课本诞生记”精品研学线路,吸引来自北海、桂林等广西区内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师生参加研学,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我们将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编、发板块在文创产销协同、阶梯式课程开发、‘数字+实体’文创融合平台等领域深度探索。”韦鸿学如是说。

  外部合作中,民印集团坚持开放合作,研学联动对象涵盖全国各地各层次、各类别的院校。目前,民印集团已与桂林、北海、防城港、河池等地中小学建立常态化互动机制;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多所大中专院校达成校企合作,部分院校已在此挂牌“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基地”。作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专升本校外教学评估点,民印集团还将研学资源转化为专业教学支撑,实现“研学+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