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战胜文化孤独

作者:江作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4

  傅雷《家书》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此言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重视。他提到,社交上的孤独或许可以通过努力扩大朋友圈来缓解,但文化的孤独却是难以填补的空虚。这种孤独不仅让人感到精神上的匮乏,更可能使一个人失去方向感和归属感。傅雷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以抵御这种深层次的孤独。

  战胜文化孤独的方式当然不止于一途,但是,就人人可行、终身可用的方式而言,阅读是不二的选项。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的社会学意义就具有了不可忽视的价值。毕竟,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而这种生活要依靠自己汲取与积累,不能依赖别人的恩赐;而理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文化,靠什么汲取呢?显然,无可取代的方法就是自觉地、持续地阅读。这种阅读氛围的形成,意义不仅仅是个人获利,更在群体与社会中受益。

  过剩造成过载,过载形成拒载,这是数字时代许多人面对网络信息的心态。不幸的是,阅读,特别是深阅读,连同纸质书一道遭遇了一些冷落。而戏说之风带来的戏说、戏览则盛行一时,如同任何过度的消费过后都会感到空虚一样,戏说、戏览过度,产生的文化孤独很难避免。按说,阅读有着几分严肃的原始含义,《说文解字》释义为“阅,具数于门中也”,即站在门边核查与计数。那么,假如用非常轻率的游戏态度去“阅”,怎能准确核查和计数呢?

  用戏说、戏览填补文化营养,这并不足取。2004年,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出《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纠正“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问题,批评少数改编者在主要人物身上编织太多的情感纠葛,过于强化爱情戏,在反面人物塑造上又追求所谓“人性化”。时过20多年,今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又发布管理提示,强调坚决杜绝极端“反智”“雷人”“离谱”的人设、剧情等倾向。

  试想,“反智”者不孤独才怪,“雷人”会是有文化吗?“离谱”则造成彻底的自我文化孤独。

  当然,除了红色经典,对于其他经典图书的改编和阅读态度,也需要“严肃”或者“认真”二字。人们只有严肃认真地阅读,才可以准确领会某本书的要旨和真谛,年长日久,才能远离文化孤独。

  丰富文化素养,抵御深层次文化孤独,是社会性的任务。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由自我进取、审美正常、情趣合理的群体构成,它并不需要用很多资金垒成,也不能依靠外力赋予,当人人都能够把阅读当作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去做,带着庄重的心态去选择合适的读物阅读,而且坚持做下去,对理想的社会文化形成一定能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