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更多实体书店在社区生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4
书店经营向社区延伸,不是说将书店布设进社区,以传统模式运营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还在于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胡同深处,书香如光。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在北京的街巷阡陌间,一处处“小而美”的社区书店正悄然生长。在这些社区书店里,读者静心阅读,好友倾心交谈,书店里的清凉抵挡了夏日酷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着社区的人文温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社区需要书店给予助益。书店的入驻,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促进思想交流,提升文化素养,而且,还可借助各类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体验感、归属感与幸福感。拿北京丰台区“一方书庄”来说,作为综合性文化艺术空间,它服务周边20多个社区约30万居民,陈列近3万册图书,并融合咖啡休闲区和儿童培训区,营造多元文化氛围,不失为市民身边的“精神文化便利店”。
社区需要书店,书店亦需扎根社区。毕竟,面对电商冲击,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一再下降;与此同时,受繁华地段高租金影响,不少实体书店因利润空间被压缩而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这种情况下,书店经营更多地向城市社区延伸,有着一定的比较优势,它主要服务周边小区住户,客户群稳定;相比商业区,社区店租金更低,经营成本压力不大;还可根据社区流量高峰、居民实际状况等调整营业时间、经营模式,运营相对灵活。凡此种种,有利于实体书店在困境中寻佳境、于危机中创新机。
书店经营向社区延伸,不是说将书店布设进社区,以传统模式运营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还在于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有的社区体量不大,与周边其他社区联系不够紧密,那么书店开立的规模就不宜太大。有的社区文化底蕴丰厚,非遗传承有着优良传统,那么书店就可围绕书籍选配、活动组织等多向之倾斜。有的社区老年人居多,那么书店就得考虑在硬件设施、服务引导上更多体现银龄化特性。有的社区毗邻高校、研究机构等文化教育场所,那么书店就应多准备一些文化学术类书籍,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主题讲座等,尽可能满足所在地读者的需求。除此之外,书店还可与社区管理者携手,适时推出一些诸如普法、反假冒、反欺诈等宣传,组织开展阅读主题文化活动等,以此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实体书店经营向社区延伸,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协同支持。这其中,政府政策支持至关重要。近年来,多地政府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如北京市对符合条件的新开办中小型书店奖励2万—30万元,开办一年以上的中小型书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突出的,奖励2万—70万元;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对300—500平方米新办书店给予不超过25万元装修补贴;广东江门市则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开办社区书店;等等。
书店,是社区长出的文化根系,在城市灵魂深处蔓延。希望更多的城市在政策甘霖润泽下,能有更多的社区书店自然生长、枝繁叶茂;也希望更多人因此而宜居于城、奔赴一座城。诚若此,城市将更富魅力,全民阅读亦将更具成效,更易于在人们心中“火”起来、“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