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活着的女神》
“神圣一体性”生命观的重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活着的女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一书是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寻根浪潮下的经典之作,也是女神复兴运动在学术理论方面的代表。该书的作者是原籍立陶宛的美国考古学者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主译者是中国知名神话学学者叶舒宪。
在我看来,《活着的女神》一书除了具有学术价值之外,它还具有极为重要的认知意义,为当下如何化解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一条充满灵性的认知路径。而这种灵性的密码,就表现在《活着的女神》一书表现的对生命的认知上。具体而言,这种灵性的生命密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宇宙是神圣一体的。《活着的女神》一书最震撼人心的贡献在于它系统地重构了古欧洲女神崇拜的生命体系。金芭塔丝指出,在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从意大利南部到小亚细亚海岸,从克里特北部到第聂伯河畔,人们崇拜一位无所不能的“大女神”(Great Godess)。这位大女神是宇宙的至高神,她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与管理者,负责所有生命的诞生、哺育、死亡与再生。金芭塔丝复原的这种生命观的核心是“神圣一体性”——一种认为宇宙万物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整体论宇宙观。这种“神圣一体性”的生命观并不将神性置于超越性的高处,而是将其视为内在于自然过程和生命循环中的力量。这种生态智慧对解除当下的环境与生态危机具有不可估量的启示性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基于神圣而敬畏的而非掠夺式的生态伦理基础。
第二,生命是循环往复的神圣过程。金芭塔丝在《活着的女神》一书反复指出,古欧洲人秉持的神圣生命密码是:生命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神圣过程,死亡并不是最后的终结,而是大自然循环的一个环节。死亡总是伴随着再生,而再生会永恒地持续下去。这种循环的生命观并不是在怀念过去,而是为当下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古老的未来”视角:在高度技术化的当下,重新将生命视为神圣而循环的过程。它同时提醒我们:人类不是宇宙的主宰,而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第三,女性的身体是极为神圣的,是宇宙生命力的表现。在这个神圣的象征体系中,女性的身体成为理解自然运作模式的认知桥梁——正如女性的身体能够孕育生命,大地也能孕育作物;正如女性的身体经历周期性变化,月亮和季节也经历循环往复;正如女性能够将食物转化为乳汁滋养婴儿,自然也能将阳光和雨水转化为生命的养分。因此,女性的身体是宇宙生命力的神圣象征符号。
《活着的女神》不仅是一部关于过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面映照未来的镜子。它暗示人类下一步的发展或许不在于对外部空间的无限征服,而在于对宇宙内在关联的重新认识;不在于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掠夺,而在于与自然更和谐地共处;不在于将神圣性回溯到史前时代,而在于重新认识到它一直存在于当下生命之网中这样一种事实。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这种认知模式时,或许“活着的女神”将不再只是考古学与神话学主题,而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实——一种能够引导人类走出当下多重危机的灵性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