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苑花开——燕赵梨园咀华》

走进燕赵戏曲的瑰丽世界

作者:尹振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戏曲艺术犹如一颗永恒的明珠,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戏苑花开——燕赵梨园咀华》(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恰似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我们走进河北戏曲的瑰丽世界,探寻燕赵戏曲的独特魅力。这本书以温润而深情的笔触,将河北戏曲的百年风华娓娓道来,既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中提出了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的殷切期望。这句话道出了戏曲艺术的生命逻辑——它既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由人传承、因人生动的活态文化。在当下这个传统文化面临挑战的时代,《戏苑花开》没有选择高深莫测的学术腔调,也没有流于肤浅的表面介绍,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却不失深度的方式,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生动的戏曲文化地图。

  书中对河北戏曲历史的梳理令人耳目一新。从金元杂剧的余韵到明清梆子腔的兴盛,编者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腻的地域特色完美融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燕赵悲歌”气质与河北梆子艺术特色的关联阐释,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方水土如何孕育一方艺术。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经典剧目,《宝莲灯》《窦娥冤》《花为媒》等,在书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宝莲灯》中至纯至孝的母子情深,《窦娥冤》中感天动地的冤情,《花为媒》中妙趣横生的姻缘,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编者笔下获得了新的诠释。

  人物永远是艺术最动人的载体。《戏苑花开》中那些鲜活的艺术家形象令人难忘。荀慧生对京剧旦角表演的创新,尚小云在武戏中的矫健身手,白玉霜将评剧艺术推向新境界的执着,这些艺术大家的生平轶事不仅令人神往,更生动诠释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梨园精神。书中那些珍贵的演出剧照和幕后花絮,尤其是艺术家们全神贯注排练的瞬间,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对艺术的虔诚与热爱。

  《戏苑花开》对戏曲表演艺术的解析深入浅出。编者将“程式”“四功五法”“板腔体与曲牌体”这些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领略到唱腔的韵味、念白的节奏、身段的优美。特别是书中精彩的舞台瞬间照片和配套的经典曲目的演出音视频,使这些传统技艺变得直观可感。

  当合上这本书时,那些曾经觉得遥远的唱腔和身段,已然在心中生根发芽。这本书告诉我们,戏曲艺术不是博物馆里的化石,而是流动的、生长的文化生命。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燕赵戏曲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保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河北戏曲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戏苑花开》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传统艺术的契机。它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戏曲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愿意传承,戏曲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就将永远绽放。愿这本书,能让更多人听见杜十娘沉箱时之惊涛裂帛、看见窦娥刑场之素练染血,更能在“四功五法”的程式之美中,读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