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福建》

听外国友人讲福建故事

作者:朱文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午后时分,翻到《魅力福建》(鹭江出版社)的序言,我就被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吸引了。这是一张小小的“华莎皇后号”照片,时间定格在1988年,意气风发的潘维廉带着妻儿正乘着这艘慢悠悠的船从洛杉矶来到中国,来到陌生的福建。这艘船仿佛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这位老外与福建40年的不解之缘。从“老外”到“中国通”,潘维廉用他独特的视觉、细腻的思考,为我们创作了这部既有历史厚重感又饱含个人情感的作品。

  “福建在哪里……我选择厦门,是因为我当时没有其他选择。”潘维廉这句看似随意的开场白,却似乎暗含了命运的神奇安排。入职厦门大学后,这位对福建一无所知的美国人,买下一辆三轮车穿梭于厦门街巷。不久,他又花巨资买下面包车,从此踏上别样旅程,开始遍访福建的各个县城,甚至中国的每个角落。那时的福建,在他眼中有的只是“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街道”“经常遭遇停电和停水”的落后景象。然而,正是初来乍到面对的落后,为他日后观察福建的蜕变提供了最真实的参照。他深入闽东畲族村落,亲历了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变的过程;他透过土楼的夯土墙,解读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每到一处,他都用笔、用相机、更用心去记录所见所闻。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泛黄的老照片,不仅记录着福建的蝶变,更承载着一个异乡人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书中有潘维廉收藏的老照片,它们与今日的福建对比,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40年的沧桑巨变。

  细细翻开《魅力福建》,将遇见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200多张精心挑选的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八闽大地的绝美风光。武夷山的丹霞赤壁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九曲溪水蜿蜒萦绕;迎着第一缕晨光,漫步在鼓浪屿的街头巷尾,会感受到属于海岛的宁静与美好;“海上仙都”太姥山展现了山海相连的壮美景致,一到达就不愿离去。

  在潘维廉的笔下,福建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勤劳、善良、爱拼敢赢的每一位福建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理格局,赋予福建刚柔相济的筋骨与魂魄。书中写到目不识丁的小保姆自学成才,成长为一代女企业家的励志故事;写到奔赴全世界打拼的新福鼎人;写到举村奔赴浦东开发一线、回乡建成周宁“百万富翁街”的财富传奇;写到安溪“一片茶叶致富一方”的脱贫奇迹;写到厦门筼筜湖和长泰马洋溪的生态蝶变;还写到使天堑变通途的平潭大桥建设工程——这些故事,正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的微观样本。40年的见闻和感悟,令潘维廉动情地得出结论:福建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还得益于每一个人向上的努力”。

  《魅力福建》是一本适合收藏的图书,无论是内文用纸,还是装帧设计,每一处都能看出下了很大的功夫。图书的通脊锁线装帧,使得书页可以180度平摊展开,完美呈现跨页大图的震撼效果——鼓浪屿的文艺气质、平潭大桥的柔美与雄伟、安贞堡的壮观,无不被完整保留,没有中缝的干扰,一览无遗。纸张的选择也很用心,既还原图片色彩,摸起来还有特别的手感,这种对品质的要求,与福建人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不谋而合。

  合上这本厚厚的图文书,耳边似乎回响起潘维廉的话:“福建最宝贵的财富,是她的人民。”诚然,《魅力福建》不只是一本讲福建的书,更是一本温暖的记录,记录着人与人之间如何跨越山水,建立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