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班的兔子》

沉默背后的呐喊 平等的爱与尊重

作者:沈迎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噼里啪啦班的兔子》(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作家杜梅创作的长篇童话。兔王国小学噼里啪啦班有八个看似阳光开朗,实则生活压抑,失去了嘴巴的孩子,他们在别人眼中是行为奇怪、不听指挥的问题学生,吓走了很多任老师,也被很多人放弃,但是,终于迎来了能够和他们平等对话的球球老师。

  球球老师一次次家访和深入了解后,发现了孩子们嘴巴消失的真正原因:

  海棠兔的妈妈并不在意她的求助,面对她的问题,总说“你看着办”;巧克力男生的“不耐烦爸爸”根本不愿意听他讲话,经常用暴力手段教训他;薇薇的“测谎仪妈妈”对她充满了不信任;棉花猫的妈妈常常有理,一旦他反抗,就会被妈妈更高的嗓门镇压;汪努比的“爱夸耀妈妈”以他为傲,却常常抬高他贬低别的小孩子;“我说了算爸爸”什么都要说了算,齐天小圣圣的建议从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我觉得妈妈”面对吧吧熊的挑食,不顾他的意愿,想尽办法勉强他吃不喜欢的东西;百找的“总经理妈妈”用比成人更严苛的标准要求她,却看不到乖巧小孩子背后的压抑和痛苦……而其他任课老师也只看到了小兔子的叛逆和不听话,在批评和指责中将他们越推越远。久而久之,噼里啪啦班的八个孩子认为大人们根本不在意他们说了什么,于是变得封闭沉默。就这样,嘴巴消失了。

  童话王国的小兔子所遭遇的一切,是现实世界无数小孩子经历的缩影,作品将沉重的现实问题包裹进童话的糖衣里,看似荒诞奇妙的故事背后,藏着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伤害。“失去嘴巴”这个魔幻的设定,代表的是千千万万表达权被忽视的小孩子。当倾诉换来斥责,当建议遭遇否定,当恳求不被在意,关闭沟通渠道就成为小孩子保护自我的方法。于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被毫无知觉的大人“剥夺”了说话的权利。

  这部作品珍贵的价值还在于它展现了教育者自身的成长。球球老师并非完美的、高高在上的拯救者,他初入班级时会恐惧、会犹豫,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也会犯错。这种真实恰恰符合小孩子对大人的期待——一个真诚的同行者。球球老师接过孩子们的传音海螺、并用它召唤小兔子时,同行者的身份被承认,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被治愈的八个孩子,更是球球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成长。真正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教导和接受,而是大人和小孩子共同完成的心灵对话。由此可见,《噼里啪啦班的兔子》既是一部童话故事,也是一本写给成人的教育手册。

  每个声音都有被听见的权利,小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乖巧听话的表象下,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创伤。《噼里啪啦班的兔子》既揭示了孩子们的伤痛,又提供了疗愈的可能,就像球球老师那样,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让爱在互相理解和互相包容中自然流动,或许还能在孩子的心声里看到曾经的自己。正如书中所说,“这世界,不会再有什么比爱与理解更温暖,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