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研究》
一位出版工作者的思考与担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就习见而言,出版社编辑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积着一袋又一袋的书稿,编辑们整日里埋头校稿,很少有时间与精力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整体的梳理与思考。李君编辑的新著《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对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这一话题展开充分调研,显示出一位出版工作者的思考与担当。
作者对于相关出版工作的思考,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大学出版社定位的思考。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可以说,大学出版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大学出版社应立足于母体大学,以大学为本,坚持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作者在第四章第二节以学术出版为例,讨论出版工作对于母体大学学术科研建设及综合实力提升的积极作用,其中包括推动大学学术创新、活跃大学学术氛围、展示大学学术成果、带动大学学科建设及扩大大学社会影响等。无疑,这种判断符合大学出版社自身发展实际,大学出版社只有明确自身的定位,才能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是对于大学出版社与学术出版关系的思考。学术出版是衡量出版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大学出版社多建在高校校园,与科研工作者有着天然的联系,与非高校出版社相比,更有条件做好学术出版工作。从作者所列举的例子看,无论是国外的哈佛大学出版社,还是国内的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都在学术出版方面做出了成就,形成了特色,树立了品牌。作者认为,大学出版社必须高度重视学术出版工作,学术出版堪称是大学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和强社之基。
作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其所做的探索在两方面为出版界提供参考:
一是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的问题。在全国近600家出版社中,高校出版社多达112家,面对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化、便利化的时代挑战,如何从粗放式的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成为每一家出版社都要面对的问题。作者认为盲目出版、多领域涉足,必然造成出版资源分散、出版产品平庸,难以出精品,难以形成持续的品牌影响力。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上更具优势,大学出版社如果紧紧依托母体大学,找准属于自己的核心优势与特色资源,并非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自己侧重的出版领域,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有叫得响的学术品牌,这种小而精的出版模式未尝不是大学出版社应对挑战的出路之一。
二是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要解决的问题。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作者在对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路径的分析中,提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学术立社”“充分依托母体大学,整合学界力量”“健全选题论证机制,优化选题结构”等。这些论述既包括发展规划这样的顶层设计,也包括选题论证及编校管理工作的落地实施,对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