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

以战略思维助推应用技术落地

作者:赵艳春 杨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奔涌向前,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全球发展格局与国际竞争秩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已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科学出版社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前沿项目计划。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组织从事微电子光电子、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前沿学科方向的专家学者,编撰了《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系列图书(科学出版社)。该套丛书自诞生之初就承载着重要的使命与期望。该丛书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对丛书的撰写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从原创性、客观性、务实性、诚信性和公正性五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余少华院士对每本书均进行了认真审查,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精神风范。

  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组织院士并动员各方面专家300余人参与编撰工作,分析研究电子信息领域年度科技发展情况,综合阐述国内外年度电子信息领域重要突破及标志性成果,为我国科技人员准确把握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为我国制定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全书分综合篇和专题篇,综合部分较宏观地介绍电子信息科技相关领域全球发展态势、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专题部分不片面求全,客观反映各领域的热点和亮点,针对特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如集成电路产业、工业互联网等,为读者展现了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的详细历程和最新动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中国工程院响应国家号召,为这套战略出版物制定了全新的突破方向。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引领,是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为战略出版物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在内容创作上,作者深度挖掘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应用实例,像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突破、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革新等,从科技前沿视角出发,为读者展现产业发展的全新趋势,让丛书成为传播新质生产力知识与理念的重要载体。2024年9月,中国工程院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清单,163个项目以不同成熟颗粒度的形式登上清单。中国工程院战略科学家与产业专家充分发挥前瞻性思维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在不同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为丛书提供专业且具有深度的内容支撑。

  站在当下,科技出版事业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我国科技实力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持续提升。在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不仅要着眼技术突破,更要全力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理论模型转化为实际产品与服务,真正实现产业落地,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切实助力产业应用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