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解锁暑期“读书打开方式”

作者:本报记者 朱子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8

  《夏日联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在古人眼中,夏日正是读书好时光。暑假来临,孩子们应该好好抓住机会拓展阅读、探索新知,滋养心灵,让夏日绵长书香点亮阅读灯塔,解锁更广阔的世界,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阅读推广人、出版人、教师等,为孩子们奉上专属暑假的“读书打开方式”。

  科学分级+兴趣导航

  教育部办公厅、中宣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倡导家长每天陪伴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或绘本,小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初中生学会进行深度阅读,高中生能够进行研究性阅读,大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为终身阅读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暑期青少年阅读最好做些规划,除感兴趣的读物外,还可纳入各国经典名著,保证阅读的总体数量及质量,完成相应学段的阅读目标。

  对此陈晖给小学低年级同学推荐她参与创作的绘本《求五谷》:“这部作品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绘本里有孩子们感兴趣的幻想元素和动物形象,故事线明晰,铺陈中递进,高潮后反转,情节发展引人入胜。画家田宇运用了剪纸等传统技法,在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下了功夫,读来美不胜收、情趣盎然。”

  有了好作品,如何“读得进去”?激发兴趣被视为“破土”第一步。“适当的阅读引导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优质的阅读又可以引发孩子的好奇和思考,激发其继续阅读、拓展阅读、深入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三编辑中心主任毕春月举例道,比如爱好传统文化的孩子,可以通过古籍阅读来夯实。避免“浩如烟海,不得其门而入”和“语言文字上存在疏离”两大挑战,毕春月建议,可以选择一套极简的古籍入门攻略。她推荐《古籍原来这么好看》系列图书,既有趣味又有知识,更能启发思考。

  “唯有书籍与心灵共振,阅读才能真正扎根。”对于阅读兴趣,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小学党总支书记张青云表示,要捕捉兴趣“火花”,将航天梦、侦探热等个体志趣转化为阅读动力。对于暑期读书内容的选择,张青云认为,应该遵循“科学分级+兴趣导航”的双轨策略:“为不同学段孩子搭建成长阶梯。低年级以绘本与桥梁书铺就想象力跑道,中年级引入浅显社科与文学经典启蒙思维,高年级聚焦名著与思辨性文本。”

  让阅读自然融入假期生活

  想象一下,暑假的清晨,凉风习习,持书在手,耳清目明。这该是一幅多么沁人心脾的场景。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休息的时间,应该张弛有度,合理规划,为生命赋能。既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儿童阅读推广人耿玉苗认为,重视暑假阅读,新学期的自己会变得不一样,眼界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活跃,内心会更有力量。

  到了假期,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其影响也在潜移默化中。中科大附中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务处主任张国平表示,自主阅读的价值远不止积累知识,它是孩子培养专注力、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的“精神养分”。这种通过自主选择、主动探索获得的成长是非常宝贵的。

  张国平表示,阅读是需要主动性的,否则很难长期坚持。更好地沉浸于书香之中,享受自主阅读带来的乐趣,孩子们要耐得住性子、沉下心专注阅读,家长也要调整心态,真正将暑假作为培养阅读能力的契机,“在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基础上,让阅读自然融入假期生活。”

  提升阅读体验及获得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指引下,不仅要关注阅读的数量,更要关注阅读的质量。只有掌握好的方式,才能让暑期阅读成效翻倍。陈晖认为,同伴共读是很好的方式,“同学及小伙伴在讨论中分享各自的体会和看法,不仅能形成氛围、相互激励,提升阅读体验及获得感,还能促进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自主性强、时间充裕的暑假,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原语文教师江富军建议中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与研究性阅读:“深度阅读指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与体验;研究性阅读要提出问题,进行深层探究,同时实践‘行走阅读’。”

  从孩子们自身出发,千法万法,不如得法。哪种方法最适合就大胆选择哪种。“比如,圈点勾画法,精彩处画一画,困惑处问一问,难懂处想一想。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在触动心灵之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还可以去作家的故乡、故居走走看看,对作品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耿玉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中可以经常去书店、图书馆阅读,更有氛围感;还可以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读书会,寻找更多拥有精神密码的人。

  合力构建良好阅读生态

  家庭、学校皆是孩子暑期阅读的重要引导者与参与者,阅读生态的构建,离不开各方协同发力。

  “唯有家校携手,才能为青少年筑起阅读的堡垒。”张青云尤其建议,家长应为孩子创造“无屏幕阅读时段”,当父母捧卷静读,孩子更易将阅读视为生活底色。学校则搭建“云端阅读”,通过教师导读直播、线上读书圈互动、优秀笔记云展览,让暑假阅读不因时空隔断而“断链”。

  不仅仅在暑假,从长远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营造不可忽视。家长不仅要鼓励,还要以身作则,注重以诗书传家。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规划,用协商替代安排,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孩子。

  “具体做法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假期计划,明确兴趣班、作业、休息的时间边界,同时每天预留‘无目的阅读时间’,也可设‘家庭阅读时间’。”张国平认为,在“家庭阅读时间”里,家长要放下电子设备,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讨读书心得等,用行动传递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当然,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也是必不可少的。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暑假阅读的价值不在于书目数量的堆砌,而在于播下思考的火种。重新认识暑假价值与阅读意义,将休息放松、探索兴趣、自主阅读紧密结合,这个暑期,期待孩子们与好书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