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艺作品保护与转化之路——
依托数字技术推动版权转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7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的民间文艺资源。民间文艺传承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地方记忆。近年来,仙居县深入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艺作品保护与转化之路。
紧盯目标 夯实制度保障
仙居县现已形成以仙居花灯为中心,彩石镶嵌、蓝印花布、剪纸、木雕、稻草画、岩画等具有鲜明地方民间文艺特色的产业群体。其中,仙居花灯享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先后斩获第十三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中国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等荣誉。
“每逢过节,仙居各地都会举行多彩民间文艺活动,九狮挪球、板凳龙等节目轮番上演。面对如此丰富的民间文艺资源,我们深感做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意义重大。”仙居县委宣传部版权工作负责人杨昊昆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仙居希望从顶层设计着手,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契合传统文化特征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促进管理服务体系,为民间文艺保驾护航。为此,仙居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县创建工作纳入该县宣传思想文化重点工作。
目前,仙居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16项,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5个、省级非遗工坊1个。此外,还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39名。如何把这些资源拧成一股强劲力量?为此,仙居成立了民间文艺家协会,组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专家组,聘请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法律顾问,开展多轮民间文艺资源普查,把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纳入《仙居县工艺礼品行业五年发展规划(2023—2027)》。
司法联防 实现无缝对接
目前,仙居县作品登记量超3000件,其中民间文艺类作品数量600余件。仙居花灯300余件,占比远超其余各类民间文艺作品。在版权赋能下,2024年仙居花灯产值规模达1000万元。
为鼓励更多非遗传承人将作品进行作品登记,仙居县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明确民间文艺作品登记主客体,优化作品登记流程,明确作品审核要点。对申报作品进行优中选优,免费提供作品登记服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仙居花灯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建伟说:“获得作品登记证书相当于有了‘身份证’,能够最大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过去几年,仙居先后有5起重大案件被列为全国挂牌督办案件,其中3起为侵犯著作权类案件。杨昊昆认为:“丰富的办案经历,是我们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底气,一个个案件的侦破,也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规范版权秩序。”
此外,仙居还计划建立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运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协调联动,实现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领域的无缝对接。推行“简易维权”绿色通道,实现“投诉移交、现场取证、快速立案”,系列举措筑起民间文艺领域作品版权“保护墙”。
有机融合 赋能产业转换
“艺创里”文创中心由仙居县投入650万元打造,让仙居西门街这条繁华的商业街多了“文化味”。在艺创里,众多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和精美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目前,全县民间文艺领域的顶级工艺师和150多家企业、2000余件产品已经入驻“艺创里”线上平台,推动仙居在库民间文艺IP元素与文创产品有机融合,实现版权转化输出。
一直以来,仙居花灯稳扎稳打走出去,亮相亚运村、202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连续7届参加深圳文博会,连续5届参加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增加展销经验,扩大知名度。
“丰富的民间文艺资源需要进行深入挖掘,这也促使我们要尽快完成民间文艺版权‘四馆一中心’建设。”杨昊昆表示,仙居要建成仙居县民间文艺作品登记服务中心,提供免费作品登记服务,依托数字智慧化技术,集作品登记、展示直销、看样订单、物流配送四大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拓宽民间文艺作品的销售渠道。同时,建设仙居县技师学院、白塔高迁村、白塔上叶村、仙居县图书馆4家民间文艺版权展示馆,展示上千件各类民间文艺作品,推动版权资源传播。
下一步,仙居县将提高著作权人作品登记的积极性,创新民间文艺作品快速登记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著作权人提供作品快速登记通道,缩短作品登记、申请、出证周期。围绕仙居花灯产业,拓展社会服务,培育专业教师创新团队,推动版权实现更好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