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江苏书展“花式”营销亮眼
以读者为中心提升书展吸引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4
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上,出版社打折促销力度大,吸引读者踊跃购书。
搭“苏超”流量快车、书展成“段子手”竞技场、持续发力“云展场”……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上新各种“新式”和“花式”营销,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出版发行业的创新活力。出版机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而是通过互动、赠书、IP联动、跨界合作等多种手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和购买意愿。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不仅提升了书展的吸引力,也为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借“苏超”热度推动“书超”文化消费
“苏超”的热度岂能不蹭?本届江苏书展不只提出“书超”这一概念,并且还把“苏超”搬进了展馆内。书展主场馆入口处,由《现代快报》联合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特别策划的“‘文’有读城、‘武’有苏超——‘文武双全’新江苏”专题展,让还未开始逛展的读者已然迎来一波意外之喜,正如一位来自淮安的球迷李先生所言:“我明明是来逛书展的,怎么像走进了球场?”
据《现代快报》常务副总编辑张星介绍,此次专题展分为“‘书超’苏超梦幻联动”展区、“读城·老字号正青春”展区,还设有互动区、市集区,“我们以书为媒,为读者打造‘书超’‘苏超’梦幻联动的现场。”
走进“‘书超’苏超梦幻联动”展区,脚下便是“绿茵场”,两侧代表江苏13市文化品牌的图书、文创产品次第排列,置身其中,读者可以沉浸式“读城”,阅尽“十三太保”文采的同时,还能透过字里行间感受绿茵赛场的激情。
谈及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文武双全’新江苏”专题展,苏州古吴轩图书发行公司负责人张英表示,这种将体育赛事与书展相结合的展陈方式,不仅拓宽了书展的受众群体,还巧妙地将江苏的文化与体育元素融合在一起,集中呈现了江苏城市的独特韵味,为文化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范例。
在本次专题展的互动区,特意设置的“苏超”官方特许商品销售点足够“吸睛”——其间有毛绒足球挂件、江苏13市冰箱贴、城市队衣挂件、“你行你上”帆布包、“玩转苏超”马克杯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在本届书展上,我既买到心仪的图书,更买到火爆的‘苏超’文创,真是‘一举两得’。”苏州市民刘戡心满意足地说道。
利用“苏超”热度,依托“书超”平台,江苏各地分展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推出如观赛球迷可享图书折上折、餐饮、住宿、购物等多重福利,积极构建“文化+体育”消费新场景。
作为本届江苏书展分展场之一的南通,既要接住“苏超”流量,也要接住“书超”流量。南通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黄毅说:“读者可以凭‘苏超’票根到现场享购书优惠。票根的抵扣叠加书展打折,可以实现低至五折的购书优惠。”
轻松“玩梗”拉近好书和读者距离
如果说“苏超”让人们体会到踢足球的快乐,那么“书超”则会让人深刻体会到何为阅读的快乐与松弛感。去年,江苏书展首次取消特装,全场变通透式展陈设计后,各家出版机构将展位巧妙地转化为“品牌宣发地”,向读者“输出”各种金句。今年,江苏书展更是“玩梗”花样频出,新意不断。展场仿佛“段子手”大赛现场,各种标语中有彰显雄心壮志的,如“磨铁,总有新的”“以微小的力量推动文明”“你离北大,还差一本北大社图书”;有表明人生态度的,如“先读书 后浪”;有“一语双关”的,如“人生再多风雨,总能等到好天气”;更有看破还要说破的,如“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还好有书”。
现场一位逛展读者笑着说道:“我觉得光看这些标语就很快乐了,万万没想到,书展上能让我获得力量的不只有书籍,更有这些标语。”
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看来,这两年参展书商的宣传文案更接地气,“以前参展商会强调图书获了多少奖,现在更注重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好书和读者的距离。”
继去年书展现场热卖《汪曾祺小全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今年继续“乘胜追击”推出《鲁迅小全集》,花式营销更是“火力全开”,如线下启动“鲁迅小全集”万人共读计划、金句地贴与志愿者举牌巡馆等。当观众看到举牌志愿者身着印有“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黑色T恤衫,往往会立马联想到鲁迅。而这个设计金点子源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与同事的讨论。
对于江苏书展上风格轻松活泼的“花式金句”营销方式,李黎表示,阅读也好,书展也罢,固然有神圣庄重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既然如此,它应该是亲切的、好玩的、共情的、让人愿意到处说的。书展上很多标语乃至活动都让人会心一笑,这才是读者愿意逛的书展。”
“云书展”托起文化消费新常态
作为全国首个推出“云逛展、云阅读、云购书、云互动”的书业展会,江苏书展自2020年起,以一片“云”托起文化消费新常态。
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线上逛展的需求,本届江苏书展平台、凤凰新华自有平台全面上线PC端、APP端和小程序端。此外,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旗舰店也同步开设江苏书展专题。
走进江苏书展现场,会看见不少出版社的年轻编辑边举着手机边进行书展现场解说,行走于书展各处,带着线上围观群众,探访书展好书,探索书展好玩的角落,偶尔碰到自己熟识的人,譬如作者、业内专家等,还会拽着聊几句,同线上读者展开互动与交流。
7月6日上午,李黎在书展现场通过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小红书平台进行了一场直播。“半个小时,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结束之后更感觉意犹未尽,甚至产生了一种豪情,觉得自己可以说上十个八个小时。”李黎追忆道,这种直播不同于“直播带货”的直播,“现场热闹的氛围,不断有人围观和交流,线上也不断有人提问,人就不知不觉兴奋起来了。”
而通过这种直播式的云端互动,本届江苏书展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带来的新书,包括《好天气》《龙凤歌》《青春“牡丹亭”》《莫砺锋讲唐诗课》等,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近几届江苏书展越来越重视数字赋能,探索借助“云”传播扩大书展影响力。据第十五届江苏书展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书展通过搭建的云端阅读体验平台,举办“我们云上见”全媒体直播,统筹线上线下阅读资源,帮助读者“云逛展、云阅读、云购书、云互动”,让爱书人更加便捷地遇见好书、阅读好书。
本届书展,APP等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共10478万元。这亮眼的成绩单,说明江苏书展打造的“云书展”,极大地拓展读者的参与边界,也提升了观展体验,同时证明云端文化消费拥有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