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杏花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9
如今,河北井陉这座因煤而兴的十里煤城,已然华丽转身变成了冀西山区的康养胜地,京津冀行风光旅游的打卡地。而春风十里的杏花湖,段家楼、正丰矿左岸也成为了游客享受现实、缅怀历史必赏的风景线。我在三亚清水湾猫冬十年,充分感受了南海春天的柔婉,及至又回到杏花湖边漫步,才真切感受到北方的凉爽,因为早晚温差大、四季分明,神清气爽的感觉非常充裕。
我家的四合院就在杏花湖北不过一箭之地,现在湖区的面积基本上都是我们横西村的地界。驰誉中外的百年井陉煤矿第一座矿井就在横西村边,100多年前由中德合资。战天斗地的年代我当过生产队长,曾经带领社员们秋收种麦,在杏花湖区平整采煤塌陷的土地。那时杏花溪鱼虾蹦跳,水质极佳,我们渴了就用饭罐舀杏花溪的水喝,竟然不用担心肠胃不适。在我睁眼看世界的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矿区析出井陉县单独设区。我也随着矿区的发展从青涩走向成熟:少年时代的十里煤城天轮飞转,煤山和矸石山比肩,一切都被黑色的氛围主宰,穿白衬衣上街领口袖口一天见黑,连吐口痰也带黑丝。青年时代的矿区连续煤炭产量翻高创纪录,杏花湖区处在煤田的中心地带。井陉煤矿的主焦煤是驰名中外的拳头产品,每一个国家的钢铁腾飞都离不开主焦煤的支撑,历史上德日两个老牌工业帝国曾疯狂掠夺。这里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必克的重点目标,聂荣臻元帅也在此留下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佳话。新中国成立后,首钢建成后第一炉钢用的就是井陉煤矿直供的冶金焦,之后几十年都大量供应首钢和鞍钢高炉用焦。跨过而立年届不惑,改革大潮涌起,矿区洗煤厂和焦化业异军突起,冶金焦洗精煤产量连年翻高,成为工业兴区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城市扩容的强大动能。但让人扼腕的是杏花溪的清流变成了黑水,鱼虾匿迹了。煤炭产业链的黑色污染如同淘气的黑蝴蝶,很难驱离殆尽。
身处煤城的矿区人都知道矿务局是国家的,生产的原煤都用来洗精煤满足国家钢铁工业对冶金焦的急需,由此也养成了惜煤如金的习惯,生活用煤都烧洗精煤滤出的泥煤,当年的矿工房几乎家家门墙外都砌一个泥煤池。用人力车到矿上拉泥煤,路坑颠簸车后围笆子底漏掉一坨泥煤,赶紧驻车用煤锨收拾干净。在矿山长大的孩子,差不多都有童年爬炉渣坡捡煤核,矿区人叫捡蓝炭的经历。煤城的生活环境也养育出了煤城特色的文化,出了一批以画矿工人物肖像成名的画家。20世纪80年代的工人画家韩文红创作了国画《矿工的妻子》,描绘的正是矿工家属清理煤炉时细心捡出蓝炭的场景,不仅入选全国美展,还登在了《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上。
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井陉矿区的煤炭产能已进入了衰老期,但是十里煤城的工业基础和资金积累,还是为地上煤炭产业链和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因此井陉矿区十里煤城的城市化进程明显优于周边的农业县。中年以后,我在矿区广电局长岗位上任职,在完成光纤铺设有线电视入户工程以后,对外报道的新闻稿中,也多次引以为傲地写道,井陉矿区率先成为太行山区第一个实现自来水、生活用电、煤气和有线电视“四进家院”全覆盖的县区。
跨世纪以后的第二个10年,我已是退休之年了。矿区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进行大力度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战鼓擂响。国家将井陉矿区列为“国家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十里煤城关闭了所有焦化厂和中小洗煤厂、水泥厂等排放不达标企业,付出超过百分之七十GDP的产能代价。杏花湖生态公园的建设也赫然列为区政府民生项目建设的一号工程。经历了转型升级的剧烈阵痛,科技特钢城、装备制造业、生态新矿区悄然崛起,曾经不敢穿白衬衣的十里煤城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百强区行列。杏花湖边建起了太行山区第一流的体育公园,成为球类、田径诸多体育健身爱好者向往的乐园。新建的儿童游乐场,更是让祖国的未来之星欢欣鼓舞。
在太行山区灿若星河的民间故事传说中,有一个黑白双龙穿五陉润三川的故事。而这龙的传说故事中几乎都与水脉相关。这个美丽神话传说对应的是冀晋交界处的娘子关水脉,潜流透过矿区地层至东边隔着群山的威州泉域。传说白龙性温,在娘子关露头口吐悬河昂首振鳞,丰盈了绵河水源,滋润了三川九岭;而这黑龙性暴,从娘子关一头扎地,穿过井陉矿区的奥陶纪石灰岩水层渗透群山,造就了威州泉域的湿地奇观。黑龙的中腰腹背正是井陉矿区盆地煤田,地上亮眼的风景就是井陉三矿即历史上正丰矿段家楼建筑群。春风十里的杏花湖距此也仅两千米之遥。老辈儿的矿工口口相传,抗战十四年日寇疯狂盗乌金让黑龙震怒,搅动地河穿壁喷发淹了正丰矿,让鬼子直到投降不能采煤。新中国成立后排水锁龙不仅恢复了生产,还在20世纪70年代又把锁住的黑龙打开,安装了两台管径45厘米的大泵,天旱时把煤层夹壁的地河水提到了200多米高的地方。两条管道像两条吸水又吐银的长龙,不仅补充横贯矿区盆地绵左干渠灌溉农田的水量,同时也谱写了一曲煤海牵龙的工农协作颂歌。我在18岁那年,曾经参加过为不影响三矿采煤,绵左干渠改线穿行清凉山麓3200米的地下长龙的开凿,深知地下凿洞与矿井下采煤一样艰辛,需要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因了这段经历,我格外对战斗在矿井下第一线的矿工心怀崇敬。
人生永难忘怀的永远是出生、求学、抛洒心血汗水和生儿育女的那方热土。近十多年中我虽然在三亚清水湾过冬,但还时时关注井陉矿区的信息动态,浏览手机看到了央视频播放的矿区融媒体记者用无人机拍摄的杏花湖《春日山城美如画》短视频,便按捺不住似箭归心,勿忙成行。
漫步在湖区的廊桥上,油然就生出“我家就在岸上住”的怡情惬意。是的,虽然我曾为写长篇小说而环球采风,也曾游历神州尽赏名山大川,而再回首杏花湖畔这片热土,仍旧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徜徉在杏花湖畔的杏林中,面对波平如镜倒映出绿色太行的壮美身影,再环顾现代城市鳞次栉比建筑的华丽群像,还有杨柳献绿、桃杏争春,天鹅来仪、仙鹤啄波,这宛如仙境的湖光山色,这活跃市民有氧运动的城市绿肺,让人思接千载,遐想联翩。无人机、AI机器人都已经实际应用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正是神话变为现实的时代壮举啊!
永别了,十里煤城的黑色梦幻;祝福你,十里杏花湖的春风福报!(作者为石家庄市作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