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同比增长200%

武汉江汉路新华书店何以逆势增长?

作者:本报记者 汤广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7

  从原来一楼临街的店铺,变为大型商场里的一家书店;从原来不愁人流量,到要想方设法谋发展……过去一年,武汉市江汉路新华书店虽面临重重挑战,却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客流量比上一年度增长200%,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这家创建于1949年的书店,位于武汉市著名的文化一条街——江汉路。2023年12月,为配合汉口STAY项目建设,书店进行升级改造,并于2024年4月9日重新营业。在实体书店发展普遍面临困境的当下,江汉路新华书店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进该店一探究竟。

  空间升级 让阅读美起来

  焕新升级后的江汉路新华书店,位于江汉路汉口STAY综合体3—4层。步入书店,除了琳琅满目的图书供挑选,还有多场景文化景观丰富阅读体验,成为青年们的热门打卡点之一。

  “对于一般市民来说,主要是通过门店了解认识新华书店的。从这个角度而言,门店网点最能代表新华书店的形象。”武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晓萍告诉记者,江汉路新华书店作为武汉新华重点打造的书店之一,店内引入了翰墨林等文创产品和其他潮牌,为读者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选择;开设自习室,为商务人士和学生等提供了一个专注学习的空间;打造的独立阅读活动分享区,以博物馆展览的形式,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物件,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值得一提的是,店内的湖北省首家少年儿童分级阅读体验馆,按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标准,摆放由少儿阅读专家精选的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类别的图书,实现“读者水平”和“读物水平”的匹配,引导孩子们快乐阅读。

  记者进店采访时,5岁的欣欣正趴在米黄色的圆形坐垫上阅读绘本《四月的小猫咪》。妈妈孙女士说,欣欣就读于幼儿园中班,当天来STAY综合体配眼镜,结束后顺便来看书。孙女士家住江汉路附近,走路过来不过10分钟,因此常来看书,“这里就像是家门口的书房,不仅有对味儿的书,还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体验感很好”。江汉路新华书店副经理王瑄说,类似孙女士这样的“10分钟生活圈”读者贡献了书店超30%的复购率。

  服务升级 让消费多起来

  这段时间,武汉市江汉区卫星村小学的文创展正在江汉路新华书店举行,展览不仅吸引孩子的家长和朋友们前来观看,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书店不仅是知识殿堂,也是没有围墙的德育课堂。”江汉路新华书店经理胡晓说,一年来,江汉路新华书店联合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多种力量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等多彩文化活动,既服务引流,也推广品牌。

  胡晓坦言,书店此次改造升级后,从原来一楼临街的店铺,转变为商场里的一家书店,给人流量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倒逼着他和同事们不断动脑筋寻求发展之道。“我们通过‘书店+’‘阅读+’,一方面,想方设法将活动和人流‘引进来’,促进销售;另一方面,积极将图书和服务‘送出去’,开拓经营新领域。”胡晓举例说,江汉路新华书店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定制图书室、搭建阅读场景、联合开办文化活动等,有效促进了团体业务增长,2025年团购同比2024年销售额增长23%。

  夏文俊原先在一家校园书店工作,今年被武汉新华调到江汉路新华书店担任副经理。在她看来,位于江汉路商圈内的江汉路新华书店,节假日经济更为突出。每到节假日,店内人流量明显增多,无论是图书、武汉特色的文创产品、付费自习室,还是非遗手工、青年夜校等特色活动,销量普遍较高。

  对此,江汉路新华书店副经理王瑄也有同感。她说,无论是江汉路商圈,还是汉口STAY,围绕娱乐、美食、文艺等业态,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在此汇集。目前,江汉路新华书店的读者也以青年人、学生群体为主,且不少读者是通过书店的直播、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引流而来。“先引流,我们再用特色文化活动和服务吸引他们消费。”王瑄以书店内的水吧为例说,刚开始只有10多种产品,经过一年多的研发,目前已增至100多款,并根据季节不断变换,无论是4月的樱花饮品,还是夏季的羽衣甘蓝轻体果蔬,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水饮营收占比提升至15%。

  队伍升级 让书店“活”起来

  “一家书店的发展,在硬件升级的同时,服务等软件建设也要跟上来。”程晓萍认为,江汉路新华书店逆势增长,与其将全民阅读工程作为核心抓手,推动服务模式创新与品牌价值重构紧密相关。与此同时,发挥新华书店品牌、渠道以及教育服务资源沉淀优势,赋能教育服务;贴合城市发展趋势,开发文旅融合、非遗活化、夜间经济等新业态,促进了融合发展。

  “这一切的背后,人员创新服务转型是关键。”程晓萍介绍,为使新华书店品牌更具生命力、传播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武汉新华积极创新,培育多种文化角色,包括“最美阅读人”“首席主播”“优秀荐书官”,以及“全民阅读主理人”“研学主理人”“非遗活动主理人”“策展人”“故事展演人”等。

  改革之下,江汉路新华书店也逐渐拥有了一支“文化+商业”复合型团队。目前,该店共有23名员工,很多都是“多面手”。例如,王瑄既能活动主持、出镜直播,也擅长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夏文俊既是阅读分享人,也是活动策划人、非遗主理人,一人身兼多职。在经理胡晓的带领下,江汉路新华书店通过对各方面人才的合理使用,将这一新型文化空间打造成聚集资源吸引人气的“文化磁场”。

  在程晓萍看来,以江汉路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实体书店,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地标功能。在这里,读者不再只是买书,而是与书中世界深度交融,被细节吸引,被氛围感染,被活动打动,这种奇妙体验是线上购书无法复制的。“不同于线上评论区的碎片化互动,在书店的相遇,让人们学会倾听、辩论与共鸣,让阅读从个体行为升华为社群记忆。”程晓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