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出版业务日活用户猛增70%,向合作出版市场分账超亿元——
用平台力量放大出版机构内容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7
“每天超1000万人在番茄小说读电子书!”近日,在京举办的2025融合出版大会上,番茄小说平台执行总编辑乐力报出的这个数字,揭示了出版业在数字浪潮下的新活力。
2024年番茄小说出版业务日活用户同比增长超过70%,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贡献了过半流量——传统出版物正通过数字平台深度“下沉”,触达前所未有的广阔人群。
在数字技术重塑阅读生态的当下,传统出版机构和数字平台的关系已超越简单的“渠道对接”。番茄小说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精准运营能力,不仅为出版内容提供了新的增长渠道,更在反向重塑内容策划逻辑、激活IP价值,与出版机构合力构建出版产业增长新引擎。
精准连接用户需求
拓展内容价值边界
“我们观察到,很多原本只接触网文的用户,在平台引入大量出版电子书之后,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出版物阅读习惯。”乐力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用户最偏好的五大出版内容品类分别为:精品小说、文学经典、个人成长、励志提升以及中国历史,体现出用户在娱乐需求之外,对高品质内容的稳定需求和文化获取的持续渴望。
与此同时,平台的大数据也揭示出当前图书消费版图的深度下沉趋势。番茄小说IP业务负责人李茜茹介绍,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在出版类内容的阅读占比已超过半数,其中四、五线城市合计贡献了超25%的阅读流量。她表示:“这不仅是流量红利的体现,更是优质内容在基层文化消费中的价值释放。”
数字出版所带来的不只是传播形式的改变,更是内容策划逻辑和行业运营机制的系统重构。
在人民邮电出版社信息技术部负责人赖青看来,数字平台正成为传统出版“前置决策”的关键节点:“它不仅仅是发行终端,更是选题探针。我们可以根据平台数据,快速发现具备市场潜力和共鸣基础的选题方向,从而提高出版效率和市场适应力。”
对此,赖青做了进一步补充,平台所积累的用户行为数据、评论反馈和社群动态,对于指导选题策划、调整内容结构、制定营销策略等都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出版社更精准地把握读者偏好。
在内容消费之外,平台的用户运营体系也在不断强化读者黏性与互动深度。番茄小说依托自身的技术能力与产品设计,打造了以书评、书单、章节点评、读者社区为核心的交流场景。李茜茹介绍,目前平台每天产生的内容互动条数达数百万量级,构建起一个高度活跃的阅读社群生态。“我们不只是将书推送给用户,而是让用户在平台上形成主动参与、深度互动的阅读体验,从而提升内容转化率和品牌忠诚度。”
多形态开发IP
激发出版内容新势能
从文字到声音,从纸书到影视,内容正在以更具传播力的形态进入用户视野。IP的多元转化与系统运营,已成为出版产业的重要增量来源。番茄小说依托海量的内容池与技术能力,推动出版作品的多体裁开发,正逐步打造以IP为核心的复合型内容生态。
截至目前,番茄已推动140余部原创作品实现实体出版,总销量超过400万册。其中,《十日终焉》以160万册销量领跑市场,《夜幕之下》被改编为动画《斩神之凡尘神域》,成为首部获得白玉兰奖双提名的网络文学改编动画,其原著图书累计销量也已突破150万册。
“这些成绩说明,只要内容打动人心,不同媒介之间的转化是可以持续发生的。”李茜茹表示,平台对出版内容的深度开发策略,包括文本筛选、多版本试读、听书同步上线、影视改编导向提示等全链路流程,确保IP从诞生到爆发的每一环都有可控节奏。
此外,番茄小说还积极尝试通过短剧与出版物联动形成传播。2025年,平台计划打造《X的故事》等出版作品的同名短剧,借助强情节、快节奏的优势实现快速引流,进而反哺图书销售、促进IP深耕。
在这种背景下,作家蔡骏坦言平台与出版单位双方未来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过去我们担心网络文学是否会冲击传统出版,如今反而看到网文和传统文学可以在平台上并驾齐驱。短剧、动画、电影这些形态,并不是文学的替代品,而是新表达通路。”他认为,类型文学特别是悬疑、都市、奇幻等题材,在IP联动上的表现尤为活跃,值得出版机构关注与投入。
构建平台协同机制
从传统授权走向生态共建
要实现内容可持续开发,离不开平台与出版机构之间长期稳定、协同高效的合作机制。在分账收益、电商销售、IP 开发、社群运营等多维度协同机制的支撑下,平台不仅为出版机构带来可观收益,更为其提供了创新空间。
据乐力介绍,2024年,番茄小说向合作出版机构分账金额超过1亿元,合作伙伴涵盖传统专业社、大众社、文艺社等多类机构,“我们的合作模式也从传统授权走向内容共建、宣发共策、数据共研,形成1+1>2的联动效应”。
随着出版产业从产品逻辑走向服务逻辑、从内容输出走向用户运营,平台与出版机构的融合方式也在持续升级。从选题共创到渠道共建,从IP孵化到电商联动,从社区运营到短剧改编,内容的边界不断被拓宽,出版的产业链条也被深度拉长。
据乐力介绍,在电商端,番茄自营小店已成为图书线上销售的重要渠道,用户不仅能在线阅读电子书,还可同步购买纸质书与文创衍生品。这一闭环消费体验,增强了出版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用户复购率。
在《中国数字出版》编辑部副主任郭剑看来,在快速演化的数字时代,唯有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才能真正穿越周期、实现增长。“随着订阅主导收入占比的下降,平台与内容方需要共创更多玩法。无论是个性化推荐、专题导读,还是富媒体电子书、沉浸式互动内容,出版机构都可以借力平台能力探索更丰富的变现路径。”
番茄小说也在探索更具产业协同性的合作机制。平台正在联合多家出版社发起“网络文学创作与文艺出版联盟”,聚焦优质作者扶持、IP协同孵化、营销资源整合、产业链打通等方向,为内容产业打造更具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共赢平台。
在乐力看来,出版的未来绝不是单一形态的胜出,而是多形态共生的生态涌现;不是内容孤岛的博弈,而是价值体系的互联共建。“我们希望用平台力量去放大出版机构的内容价值,也让优质内容更快触达更广人群。这种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共建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