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文明之光 灿烂辉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4
中国古代科技史是中华民族在生存环境中认识和利用自然,以及协调文明与自然发展的知识积累过程,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的广泛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国古代科技的传播作为发展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的基础之一,而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具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民族在农、医、天、算四大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国。农业文明是世界文明产生的第一个阶段,农学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世界文明的诞生之地都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发展农业需要土壤、阳光和水分。
中国的农业有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技,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乃至今天农村所用的农具、农业机械,追根溯源,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有所奠基。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中国7000年前的稻场和碳化稻谷的遗存,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距今1万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野生稻和栽培稻植硅体,这一发现,实证了中华远古先民是最早种稻的人。河姆渡文化已经是被全世界承认的除了稻谷以外,还有村落的遗存,以及具有榫卯结构的建筑遗存,这说明当时已有人口的聚集。
中华文明5000年一脉相承,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的宝库。在秦汉时期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中医理论,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的药学体系,有基本的诊病方法望、闻、问、切,还发展出了人体结构理论,等等。中国古代天文学非常发达,中国人很早就用窥管来观测天象,后来又发明了天文仪器、制定了历法。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基础科学学科之一。数学在中国古代叫作算术,甲骨文就已有数码。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429—500年)用刘徽“割圆术”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祖冲之领先了世界1000年。现代有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得很早,到了宋代就已非常成熟,明清时传向了西方,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程方面,中国人修凿了大运河,在古代叫作南北大运河,大运河沟通南北,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对中国古代的全国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还有2024年7月刚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中轴线,杰出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坐落其上的恢宏建筑当中,更体现在伟大的城市规划思想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是为人们的生活而服务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于现代生活的服务与指导也远超出了很多人对其的评价。科学求真,实事实证,实事求是,是为“格物致知”;科学向善,如中医讲的“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大医精诚”,选择向善是亘古不变的;科学尚美,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古代青铜器、漆器、玉器及建筑等方面的成就都是高超技术与完美艺术的结合体。中国古代科技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生发出的诸多促进了文明发展的优秀科技成果,对于今天的科技发展及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值得学习与研究的。
《灿烂与辉煌:解码中国古代科技基因》
王渝生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