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文:愿书展如“苏超”般引人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30
继《有生》之后,2025年4月,鲁迅文学奖得主、江苏作家协会副主席胡学文的长篇小说《龙凤歌》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时间跨度长达80年、体量达40万字的小说,甫一推出便在一个月内实现3次印刷。在短视频等碎片化信息充斥的时代,《龙凤歌》的成功,也是胡学文曾说“对文学的尊重是对读者最好的尊重”这一创作信条的最好证明。
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上,胡学文将携《龙凤歌》与读者展开面对面的交流。《龙凤歌》聚焦的依然是胡学文长期以来所关注的乡土世界,以及这世界中的芸芸众生。谈及创作背后的努力,胡学文说,不能要求所有的读者都深阅读,但作为写作者,他努力写好自己的每一部书。他举例说,最近他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位读者撰写了《龙凤歌》的阅读笔记。这位读者读得极细,并对于小说中的有些地方一一标记。“有这样的知音读者,我没理由不好好写作。”
作为与书中主角同代人的作家,胡学文视此书为“献给同代人之书”。当被问及如何在个体命运书写中平衡家族史诗与宏大历史的关系时,胡学文回应说,文学有文学的表达,但表达与表达也不同。他想强调的是,他本人、他的家族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乡亲们的命运,因改革开放而巨变,但他没把改革开放作为标签,而是将感念之情化在写作中,化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他说:“我享受这样扎根大地的写作。”
胡学文说自己曾参加过不少书展,江苏书展、广州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伦敦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他都参加过,可以说各有特点。在过往的书展经历中,读者专注的眼神、交流时真诚的提问都令他非常难忘。
胡学文谈道,在当下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并行的时代,他认为大型书展的核心价值,恰恰在于它以实体的书与人,构建了一个充满温度与质感的阅读场域。
他说,书展可以使作家更清醒地看到自己所长,也能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对未来的写作可以更好地作出规划。此外,写作是个人化的,但作品出版,它就不再属于作家或不仅仅属于作家了,它要敞开,书展是重要的敞开方式之一。
每年江苏书展都设置分会场,分会场的活动胡学文也曾参加过。在胡学文的眼中,江苏书展很大气,办得有声有色。像江苏书展这样的大型综合性书展,有着其不可替代性的核心价值。书展是作家、读者和出版人的节日,文化繁盛,需要这样的节日。书展是精品图书集中亮相的舞台,什么样的书受大众读者欢迎,书展会有答案。所以,书展是文化产品的展示,也是如何出好作品的呼唤。
对作家而言,书展更是一座意义非凡的桥梁。胡学文尤为看重书展当中作家与读者交流中的真实反馈。他说:“我更看重读者关于具体作品的看法、意见或其他感受,而不是空泛地交流文学的发展方向等。读者的认可或不认可,不会改变我的写作,但会影响到我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间接地影响到我的写作,这是最有意义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江苏书展,胡学文期待书展如“苏超”那样更加引人关注。“读书有乐趣,收藏亦有乐趣。”胡学文说自己喜欢的书,会买不同的版本,虽是同一本书,但感觉拥有了好多宝贝。他期待读者在本届江苏书展中“寻到自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