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孙晓云:书展之约,不变是文化初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30
“每年盛夏与江苏书展相约,已成为我书写生命中最重要的文化节律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自2011年首届江苏书展创办以来,她从未缺席,一届又一届,带着一部又一部承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书法新作,与广大读者相逢、相知、相惜。从小楷书写《道德经》《四书》,到行草书《诗意江南》《中华匠心》,再到中楷临本《三字经》《千字文》……15年来,她用笔墨与读者共赴书香之约。
“江苏是我成长的地方,我对这片文化沃土的感情太深了。”孙晓云感慨地说。从书展创立之初,她就以参展作者的身份投身其中,连续15年与江苏书展风雨同行,见证它从起步走向成熟,从地方走向全国,从文化展销平台蜕变为全民阅读盛会。“江苏书展有一种别的地方难以替代的气质,就是接地气。它不仅有学术的高度,更有生活的温度。”
多年来,孙晓云始终将书法创作与传统文化传播紧密结合。在江苏书展上,她带来的不仅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态度:书法不只是技艺,更是道德与精神的修养。“我所写的每一部作品,都力图用书法的语言把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写出来。”这些年,她陆续出版了《历代家规家训选》《中华匠心》《大美长江》《丝路情》等20余种图书,每一部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笔墨书写家国情怀、道德信念和历史温度。
“我们写的,不仅是字,更是精神,是传承。”她坦言,每年走进书展现场,看到一位位读者手捧图书认真翻阅、请求签名、合影留念,这份沉甸甸的回应,正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她强调,书法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走进大众生活、回应读者关切,“书展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创作者的方向,也映照出人民对文化的真实渴望。”
本届江苏书展上,孙晓云将带来3部全新书法作品:《日读家训》《苏洵 安乐铭》《金陵四十八景》。她希望借助这3部作品,通过书法与阅读的结合,把弘扬中华美德、注重家风建设的理念传递得更广、更深。
《日读家训》收录了她亲自甄选、书写的30则经典家训语录,形式上采用小楷工整严谨、内敛含蓄的风格,内容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的古训与今义结合,意在让读者在每日一读、一悟、一书中,逐渐涵养人格、修炼内心。“这不是单纯的书法练习,而是一次文化心灵的涵泳与日常美育的过程。”孙晓云解释道。
《苏洵 安乐铭》则是她对北宋文学大家苏洵作品的一次情感致敬。她用中楷将苏洵这篇凝练深沉的铭文书写出来,既体现了古人立志修德、淡泊明志的精神追求,也展现了书法的张力与厚度。而《金陵四十八景》则将南京山水风光与历史文化巧妙融合,用笔墨复现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人文风骨,是她近年来书写“文化地理”的重要尝试。
谈及创作背后的思考,孙晓云表示:“今天我们谈文化自信,就必须让传统文化真正地‘写’进现实、‘写’入心中。写古人的家训,是为了照见今人的修为;写一座城的景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土地、历史的深情。”她始终认为,书法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应该走入人们的日常,成为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