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自降版税引发编创合作“新课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26
近日,“郑渊洁自降合约期内50%以上版税”的新闻引起文坛和出版业关注。
众所周知,郑渊洁在多年前就曾经以年收入2600万元,位居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首位。1985年创办的《童话大王》杂志直到2022年才停刊,总发行量超两亿册。
据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披露的数据,郑渊洁这次主动降低版税,两年折合1000万元。那么,让郑渊洁主动让出这么多版税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作家与出版社40年合作的情怀使然。
早在1982年,郑渊洁的第一本皮皮鲁系列图书《皮皮鲁外传》就在浙少社出版。2015年,郑渊洁再度与浙少社合作,推动其经典作品全新再版上市。在双方合作期间,浙少社推出郑渊洁图书超百种,完成了郑渊洁作品总销量超3亿册的突破。本次郑渊洁与浙少社的合作协议,还有两年到期。时间跨度这么长的合作,对作家、对出版社都相当不易。
正如郑渊洁所说:“作为尽享了时代红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头部童书作家,现在应该通过大幅降低版税和不重复出书,和出版社共渡难关。”
郑渊洁通过大幅度降税,缓解出版社的财务压力,让双方的合作轻装前进。这一重要的决定,体现着郑渊洁对尚处市场困境的中国少儿出版业的一个有力声援。据浙少社对媒体介绍,郑渊洁主动降低的版税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新作者的扶持力度,二是提升现有书籍的质量,三是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可见,这次编创双方的“新式互动”,为出版业发展与突围提供了一个范例。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郑渊洁这样主动降低版税的做法是否能够复制,还是一个未知数。如今出版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比如盗版问题、低折扣售书问题、数字化带来的冲击等等,远比作家单纯降低版税要更复杂。从内容创作角度来看,比降低版税更迫切的,是创作者能否坚持精品至上、质量先行。有的作者创作的数量上去了,但是并没有读者所期待的品质提升。还有个别作者,一个图书选题“劈”成几个,稀释内容丢给多家出版社,这样的合作形同“自毁长城”,也侵害了读者权益。
编者与创作者的双向奔赴,不应仅以作者能拿多少稿费,出版社能盈利多少来考量。作家通过创作劳动,获得稿酬理所应当,发展出版业不能只靠作家主动降版税,更需要的是选题内容是否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想走向,是否能以鲜明特色走出同质化窠臼,与广大读者的需求同频共振。
文化大发展、出版大繁荣,离不开作家与出版社的双向奔赴。眼下,在急剧变化的图书市场中,产业上下游需要协同创新,编创双方都应保持定力,从传递文化价值的角度,携手推出优质产品奉献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