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

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诗意

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16

  当肖复兴的《正是橙黄橘绿时》以“小确幸”治愈百万读者时,不难发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渴望的不仅是故事,更是被忽略的生活本真。2025年4月,肖复兴全新散文集《一年好景君须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延续了这种文学温度,以更深的哲思完成升级。前者是生活片段的拾穗,用散文编织了一张“生活小确幸”的网,捕捉馄饨摊的热气、邮筒边的等待、异国小城的爱情。新作则是将岁月酿成酒,教会我们“在苦难中酿出蜜来”,让读者在时光的缝隙中照见自己的倒影。

  两本书的书名均源自苏轼《赠刘景文》,内容主旨却指向不同维度:前者定格秋日丰饶,后者强调“须记”的珍视。这种递进恰如肖复兴的创作轨迹——从记录生活到凝视生命。

  在新作《一年好景君须记》的篇章《雪五章》中,作者肖复兴回忆北大荒暴风雪中唱歌壮胆的青春,而《放一架钢琴在海边》则写盲人音乐家孙岩将大海想象成“莫扎特的安静与贝多芬的汹涌”。两篇相隔半世纪的故事,共同诠释了“困境中的诗意”,构成书中最动人的复调。

  此外,书中《草厂三条记忆》以70年友谊为线,串起北京胡同的变迁;《生命的尽头是一束花》则用张大千与张伯驹的隔海情谊,探讨友情与生命的永恒。这些篇章让个人史与家国史交织,赋予散文史诗般的厚重。

  相比《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即物、人抒情”,新书更注重结构经营:《雨四季》以雨为线索串起半生故事,《书边草》则分享“浓缩写作”心法——正如作者所言:“散文的塔尖,是让每个标点都跳动心跳。”

  两本书均采用淡雅的封面设计,尊重延续传统诗词之美,不必过分装饰即可领悟诗词和全书的主题。值得一提的是,新书《一年好景君须记》增加了校园小景书签,更强化收藏价值。这种“熟悉的陌生感”精准照顾到了老读者,同时吸引了新受众。

  从书名到篇章名,延续了肖复兴以“带泥的新蔬”(自序)坚持的文学本质,共同构建了肖复兴的“生活美学”体系,延续了他长期以温情笔触书写平凡生活的风格。两本书的策划均基于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洞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通过阅读找回内心的平静与诗意。肖复兴的散文以其质朴真诚的文字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此外,本书的策划团队在选题阶段便明确了“生活美学”的定位,通过四季变迁和日常琐碎展现生命的诗意。新书书名《一年好景君须记》取自苏轼名句,既呼应了《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古典意蕴,又强化了姐妹图书的品牌关联。内容上,53篇新作围绕“雪与雨”“放一架钢琴在海边”等主题展开,既有对北大荒青春的回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形成时空交错的阅读体验。

  当短视频切割注意力时,《一年好景君须记》反其道而行,通过朴素却凸显真诚的文字唤醒纸质书的仪式感。

  从读者和市场反馈看,两本书均被贴上“治愈”“散文范本”标签。尤其是年轻读者评价其“在焦虑时代提供了一剂良药”。

  从《正是橙黄橘绿时》到《一年好景君须记》,肖复兴以其真实与朴素打动人心。在出版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两本书证明了“慢文学”的商业价值——它们不仅是畅销书,更将成为读者书架上常读常新的“生活哲思录”。前者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后者回答“为何生活”。当读者翻开这本新书时,或许会想起书中肖复兴的话:“我希望能在不如意的生活和芜杂的心绪中,捕捉到哪怕一点点诗意,那不仅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底气,也是散文的魅力所在,散文才不仅是生活照相式的九宫格展示,而多少有了些味道。”这恰是文学的力量:它不提供答案,而是赋予我们凝视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