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村农家书屋:

读书,在诗意的田野上

作者:本报记者 朱子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19

  宋庆莲(中)在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村农家书屋。 受访人 供图


  “我的小小书屋开出了芳香的花,结了甜美的果。”前不久,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故事会”上,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宋庆莲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乡村阅读的根,就是要实实在在,必须扎根在我们生长的土地里。”台上的她铿锵有力。

  文家店村农家书屋诞生于2010年5月,至今已有15年。如今,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精神文化粮仓,来借书的有扛着锄头的乡亲,追着萤火虫的孩子,还有开车几十公里来借书的返乡创业年轻人……


  “长”在田野里的农家书屋


  “我的书屋就‘长’在田野中央,一条公路从门口穿过,将田野一分为二。”宋庆莲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书屋周围还有果园、泥塘和菜园,坐在窗明几净的屋中读书,听着窗外的蝉鸣鸟叫,真是一幅诗意的画面!

  建书屋一直是宋庆莲心中的梦想,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务农,但从未浇灭她心中阅读的火苗。因为热爱,她会和丈夫徒步15公里去县城图书馆借书。偶然得知国家要在农村普及农家书屋,宋庆莲立刻找到了当地主管部门领导,表达了将书屋建在自家并义务管理的意愿。

  就这样,文家店村的乡村文化灯塔点亮了。如今,书屋由小变大,书籍由少变多,发展成集阅览室、音视频观看活动室、写作室以及阅读走廊和户外乐园为一体的农家书屋。

  “开在家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全天开放,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读者需求。有时候晚上八九点,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借书、还书。”宋庆莲告诉记者,目前书屋大概占地120平方米,藏书1.3万多册。“我的书屋在儿童阅读方面资源丰富,一放假,不少孩子拿着‘阅读书单’来找书。有读者和我分享,一些在新华书店都买不到的书,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在宋庆莲的精心经营下,书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除了辐射到附近的村组,甚至还吸引了城里的孩子慕名前来。

  “书屋还是‘留守儿童之家’,有些孩子在村里跟爷爷奶奶长大,白天,大人们要去打理庄稼,没法照看,他们便把孩子送来书屋学习,等忙完了再接他们回去。每次被接走时,孩子们意犹未尽,还会借上书,带回家继续看。不知不觉,好的阅读习惯也相伴而生。”书屋开办以来,宋庆莲已经记不清走出去多少孩子——有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有孩子回乡当老师,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娃儿们总爱拽着我的衣角问看图说话咋写呀?”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扑闪扑闪,温暖了宋庆莲的心田。


  扎根乡土延展多重价值


  “办好农家书屋,首先要喜欢读书、喜欢读者,要为他们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宋庆莲告诉记者,每一位来到农家书屋的孩子,她都是当作“宝贝”一样呵护,孩子们也喜欢这里。

  农家书屋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样式,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在宋庆莲的打理下,书屋有了更加鲜活的面貌,动人的故事一直在发生着。经常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来到书屋,宋庆莲会为他们分享童诗、童话。去年,“读成·书香常德”“护苗2024·绿书签行动”“国庆书香满农家·‘益’起畅谈乡村梦”“读书分享会”“走进红色故里·传承红色基因”“走进自然·珍爱生命”等阅读活动在农家书屋开展,不断扩宽读者的视野。

  曾有92岁的老人背着花布包来借书,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后,老人爱不释手,对宋庆莲说,自己太喜欢这本书了,不还了,押金也不要了。“看着老人把书放进他的花布包,摇摇晃晃离去的身影,心里不由得有些感慨。人都有年迈的那一天,当子女儿孙不在身边的时候,唯愿书籍能陪伴老人的晚年岁月,能给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丝温暖和乐趣。”回忆起来那场景,宋庆莲至今印象深刻。

  前不久,农家书屋开展了“寻找春天的诗句”阅读活动,她带着孩子们从书屋走进自然,在附近的田野中感受花草树木,用最真实的状态体验世界。

  “我带着他们在户外走一走,认识蔬菜植物,孩子们边认真听边用手去感受,触摸树叶,捏一捏泥土。”在宋庆莲的理念中,户外也应该是农家书屋的一部分。她计划将农家书屋户外改造成复合的儿童乐园,让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赋予诗歌和童话的意义。“未来,我要把家门前的院子、菜园、果园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成农家书屋的户外儿童休闲观赏之地、园艺种植之地,不断延展农家书屋的多重价值。”宋庆莲向记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