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联盟街社区农家书屋:

书屋“小天地” 文化“大舞台”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19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联盟街社区农家书屋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受访农家书屋 供图


  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联盟街社区综合服务大楼一楼,有一处温馨又充满知识气息的地方——联盟街社区农家书屋,这里已经成为沁阳市图书馆的分馆,实现了全市图书通借通还。

  走进书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书籍排列有序,阅读区宽敞明亮,设施一应俱全,能同时容纳众多读者沉浸书海。据沁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亚锋介绍,近年来,联盟街社区农家书屋在各类评比中屡获佳绩:2022年在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比中,于河南省405个参赛队伍里斩获第六名;2023年4月又荣获“沁阳市最美农家书屋”称号。书屋已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匠心筑巢,打造多元文化空间


  2021年,联盟街社区党委精准锚定文化发展方向,强势按下社区文化建设的“快进键”,在原有农家书屋的基础上,通过各方筹措资金,投入30余万元,将占地260平方米的一楼会议室,精心打造成温馨雅致的图书阅览室,并配备古雅的茶桌,居民们阅读之余,能围坐品茗、畅谈心得,茶香与书香相互交融。

  此后,社区携手沁阳市图书馆,又先后投入10万余元,全方位升级农家书屋。如今的农家书屋各类设施一应俱全,9500余本涵盖文学、历史、科学、少儿等领域的书籍在书架上有序排列;30类报纸杂志整齐摆放,方便居民获取最新资讯;电子阅览设备实现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完美融合。整个书屋功能齐全,可同时容纳150余人安静阅读、学习交流。

  除了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书屋的日常管理也十分规范。周一至周五,社区18名图书管理员志愿者轮流值守;即便是周六周日,也是大门敞开,有值班人员服务,确保居民随时走进书屋,都能享受到优质贴心的阅读服务。

  对于社区群众而言,农家书屋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粮仓”,持续为大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每逢传统节日,这里便成为文化传承与邻里互动的温馨场所。周末的“书香沁阳·经典诵读”活动,已然成为社区的文化盛事。育儿达人“点点妈妈”分享亲子共读心得,主播郝燕声情并茂领读,阿支老师的论语故事妙趣横生……年轻妈妈杨玛丽讲述女儿蜕变:经典诵读让孩子从“跟屁虫”成长为落落大方的小淑女,8次自信领读。居民王先生感慨:“诵读经典时,仿佛能和古人对话,内心特别宁静,每次参加活动都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了。”

  “五一”假期期间,农家书屋里“亲青课堂”又开课了。走进社区阅览室,2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帮助和督促孩子们认真完成作业。在完成当天作业后,志愿者会带领孩子们学习简笔画、手势舞,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与此同时,社区还聘请了省书法协会会员每天下午免费为孩子们上硬笔书法课。“非常感谢社区和老师的付出,孩子学习、写字水平都提高了不少,这活动办得真好,我再也不用为教孩子写作业而发愁啦!”居民纪大姐乐呵呵地说。


  书香筑基,淬炼党员先锋本色


  联盟街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将其打造为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服务能力的“加油站”。

  书屋中,丰富的党建读物、前沿的政策理论书籍为党员搭建起系统学习平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里更成为党性教育的“营养屋”。“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专题研讨,党员们深入研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书香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李亚锋说。

  参与主题学习的党员小张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理论学习枯燥,在书屋和大家一起读原著、谈感悟,不仅理解更透彻了,还能从其他同志的分享中开拓思路,真正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除了理论学习,党员们还将书屋所学积极转化为实践行动,让农家书屋成为服务群众的“实践场”。4月16日,社区联合沁阳市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员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经验丰富的优秀医护工作者授课,市蓝天救援队、辖区党员及社区工作人员踊跃参与。最终80余人顺利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取得初级“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社区书记董柏松的经历,成为党员学以致用的生动范例。一次在早餐店,他遇居民突发心脏病倒地,危急时刻,董柏松迅速拨打120,并运用培训所学展开专业施救,为患者争取到黄金救援时间。“多亏了培训学到的技能,才没耽误救治。”董柏松的事迹在社区传为佳话。


  墨香筑梦,照亮居民求知征途


  “农家书屋不仅是文化阵地,更是群众提升技能、拓宽就业渠道的‘摇篮’。”李亚锋介绍,书屋常态化开展计算机、医疗救护等技能培训,提升居民综合素养。

  今年3月,社区联合市人社局,与焦百联盟超市、联盟眼科医院、步云科技有限公司等辖区企业达成合作,开展家政、销售、护理等实用性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居民赵女士通过家政培训成功入职一家家政公司,她激动地说:“多亏了社区的培训,让我掌握了新技能,现在有了稳定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目前,已有500余位居民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开启职业发展新可能。

  联盟街社区农家书屋不仅是书籍的存放地,更是社区文化活动的核心场所、“护苗”行动的坚实堡垒,全年活动精彩纷呈,持续为未成年人及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活力。

  每至寒暑假,书屋摇身一变,便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欢乐学园。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积极联动团市委广泛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精心打造“护苗”“党群相约·亲青课堂”等假期少年儿童关爱活动。志愿者们秉持热忱,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点至11点半、下午2点半至6点,准时为孩子们带来英语、手工、书法、绘画、音乐等趣味盎然的课程,还会细致辅导假期作业。在董柏松看来,“这种一站式的假期关怀模式,让孩子们远离电子设备的干扰,教会孩子们辨识非法出版物,远离有害信息,在知识与艺术的海洋中收获成长,也解决了家长们假期‘看护难’问题。”

  五年级学生小雨兴奋地说:“我最喜欢这里的手工课!老师教我们用彩纸做小动物,和小伙伴一起创作特别有趣。而且写完作业还能看故事书,每天都盼着来书屋!”家长杨方方也感慨:“社区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了,农家书屋全天候开放空调,孩子们既能安心读书,又有老师悉心辅导,我们做家长的特别放心。”

  在浓厚书香氛围的熏陶下,辖区学习风气愈发浓厚。自2021年起,社区已为12名考入“双一流”高校的应届本科生颁发奖学金(每人2000元),激励更多学子在知识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社区农家书屋虽“小”,实则蕴含着大能量,可以蝶变为社区文化发展的“大舞台”。董柏松表示,展望前路,联盟街社区农家书屋将化身为多元文化的“能量枢纽站”。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纽带,用书香编织社区生活的美好图景——为社区群众搭建精神栖居地,让阅读成为茶余饭后的温暖陪伴;为党员干部开辟红色教育新阵地,在经典诵读与思想碰撞中铸牢信仰之魂;为女性同胞打造成长赋能空间,借知识讲座与技能课堂点亮人生新可能;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架起阅读桥梁,以无障碍服务与暖心共读传递人文关怀;为孩子们构筑童话与科学故事交织的乐园,在绘本阅读与趣味实验中启迪智慧、滋养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