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避免“内卷式”竞争

作者:张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06

  “内卷式”竞争现象不仅存在于经济产业领域,在城市媒体行业中也同样存在,引发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城市间媒体“内卷式”竞争一般有以下典型病症:

  一是内容同质化。媒体间竞争有时已渐渐脱离内容质量的维度,转向形式与速度的竞赛。

  在报道选题上高度重合,什么热门做什么,导致新闻资源的浪费和用户的审美疲劳,有限资源精力被消耗在同质化内容生产的泥潭中。

  二是流量异化。在算法主导的信息分发机制下,流量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

  从短视频大战,到微信公众号的“10万+”焦虑,再到新闻客户端的秒级推送竞赛……

  少数媒体为博眼球,为争夺市场份额,出现不实报道、低价营销,甚至恶意抹黑竞争对手的现象,将“眼球经济”异化为“情绪收割”,影响行业生态和媒体公信力。

  三是资源浪费。在没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味标榜新概念、新科技,在硬件设备、技术投入上盲目攀比,渠道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低效利用。

  四是人才困境。过度的内卷让有的媒体从业者身心疲惫,造成职业尊严与创造力的双重消解,职业倦怠导致人才流失。

  那么,如何破解媒体的过度竞争、同质化竞争,避免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激烈的,甚至是内耗式的争夺?

  企业发展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个性化和高端化发展。媒体同样如此,从“内卷式”竞争到“差异化”竞争,不仅能减少无意义内耗,更利于形成“长板效应”,培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正能量+大流量+高质量。

  破解媒体的“内卷式”竞争,更要“开卷式”竞合。

  如果说“内卷式”竞争侧重于内部或行业的过度竞争、自我束缚和消耗,呈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向内的状态,那么“开卷式”竞合强调开放、包容、向外延伸,注重拓展外部空间、接纳新的元素和合作,与“内卷式”竞争在发展方向和理念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通过跨界融合,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找到新的增长点,摆脱对传统竞争模式的依赖。

  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开卷式”竞合,关键在顶层设计。

  需要通过整合并优化配置内容、渠道、技术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各媒体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媒体生态,协同发展;通过共享技术研发创新成果,降低单个媒体的技术成本,推动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尊重媒体人个性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团队协作机制,重建健康的工作和文化生态,在身心平衡中保持对新闻事业的热情和初心。

  (本文选自《城市党报研究》2025年第4期,作者系《城市党报研究》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