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检察日报社《检察版“山河社稷图”!跟着〈哪吒2〉闯进国家公园的春天里》
立足“检察蓝” 展现守护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1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检察力量。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媒体推出融媒作品《检察版“山河社稷图”!跟着〈哪吒2〉闯进国家公园的春天里》,以“检察蓝”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为叙事主线,创新采用倒叙阅读设计,将生态修复、公益诉讼等专业内容转化为大众可感可知的视觉语言,实现法治精神与流行文化的创新融合。作品在最高检新媒体平台发布后,上线4小时微信公众号即突破10万+阅读量,最高检快手平台单条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并获多家政务账号、影视账号转发推荐,形成矩阵式传播。
垂直叙事串联五大公园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而检察机关在其中扮演着“法治守护者”的角色。如何发现好选题、好案例,实现专业内容的大众化传播,都是对主创团队脑力的考验。
三重脉络讲好检察守护故事。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展现检察机关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多视角全面关注,是主创团队策划的初衷。《检察版“山河社稷图”!跟着〈哪吒2〉闯进国家公园的春天里》创新设置三重叙事脉络——以公众喜闻乐见的“逛公园”为明线牵引阅读兴趣,以检察工益诉讼工作为暗线贯穿漫画始终,再借电影《哪吒2》中“山河社稷图”的神话意象构建隐喻空间,将海南热带雨林、东北虎豹、武夷山、大熊猫、三江源五大国家公园的典型案例,编织成生态保护与法治建设交织的立体叙事网络。
垂直叙事破解空间串联难题。如何将横跨南北的五大国家公园有机串联?创作团队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典型案例》中获得关键灵感:通过解构“南北跨度从南海之滨到白山黑水,地理风貌从东南丘陵到世界屋脊,植被种类从热带雨林到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动物种类从顶级猎食动物东北虎豹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高原精灵藏羚羊”的生态图谱,创造性引入生态学“垂直分布”理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呈现经度、纬度、海拔三维分布特征,其中以海拔梯度形成的垂直分布格局,恰与移动端用户自上而下的阅读习惯高度契合。作品据此构建“海拔叙事”框架:从海南热带雨林沙滩出发,经东北虎豹森林、大熊猫栖息地、武夷山,终抵世界屋脊三江源。
倒序阅读展现法治向上力量。作品通过标注海南热带雨林丘陵海拔100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林地海拔700米、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腹地海拔4500米等具体数据,引导读者在滑动屏幕时完成从热带雨林到世界屋脊逐级上行的攀登探索。这种设计也实现了三重价值:一是以空间纵深感强化生态系统的关联性;二是通过手机滑动匹配自然地貌的视觉流动;三是在“垂直阅读”中自然带出检察机关针对不同海拔带的差异化保护策略,全景展现检察守护的时空维度。
全媒呈现力求精准传播
作品创作引入时下热门电影《哪吒2》中经典角色,并获得官方授权,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重构网络热梗与生态保护的关联,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知识性;针对不同端口推出不同版本,助力精准传播。
IP赋能创新法治表达。在开屏动画中,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大家喜爱的形象悉数登场,视觉呈现出一幅检察版“山河社稷图”。这种将动漫角色引入重组的手法,在延续了IP原有的文化势能的同时,又为检察宣传注入了年轻化表达,更能吸引用户点击阅读,进而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作品通过“破次元”手法实现神话IP与法治实践的深度耦合。
热梗普法激发记忆锚点。为强化受众认知,提高漫画整体的可读性,作品重构网络热梗与生态保护的关联。例如,“勇敢鱼鱼,不怕困难”对应大马哈鱼洄游途中的检察护航行动,检察机关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举措,实现对生物栖息地的保护;“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青藏高原”则融入防止破坏水资源、设立“禁止投食喂鸟”公告牌等场景,展现了检察守护下高原美景的原真性,真正实现“知识以浸润方式入心入脑”的传播质变。
全媒呈现力求精准传播。创作团队针对不同平台的传播生态,打造多元传播矩阵。在微信端采用垂直阅读的SVG交互漫画技术,用户滑动时配合海拔动效打造沉浸式“攀爬体验”,并配合文案增加多种动植物的动态图片,与用户深度交互。在短视频平台采用竖版视频的形式,将SVG漫画与配音旁白巧妙交融,竖屏视频更符合短视频平台用户的阅读习惯,力求达成更好的阅读效果。
找准“法治”与“网感”平衡点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涉及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多重专业领域,如何将法律术语转化为大众语言,成为创作首要难题。团队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注重视觉传达,在漫画中多体现“在大熊猫栖息地森林中拍照取证”“无人机航拍”等可视性强的情节;二是弱化生硬说教,将“栖息地修复”转化为“还虎啸于山林”,用“在自然界撑起法治保护伞”等意象化表达弱化说教感;三是谨慎考量网络热梗的植入,像“绝绝子”“YYDS”等泛娱乐化表达因与法治调性不符被舍弃,确保趣味性不折损专业权威。
反复打磨力求技术适配。为适应微信用户“即时交互”习惯,技术团队多重考量。首先是对SVG漫画采用动效压缩,进行轻量化设计,保证用户点击后能立刻展开。虽然不得已牺牲了部分动画效果,但是无卡顿的良好反馈也印证了“减法即加法”的传播定律。其次是技术团队采用控制单屏像素的手段,让画面始终控制在一屏以内,使用户在阅读时可以翻阅评论区,与其他用户交流。
传播“破圈”收获各方好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质量要求虽无有一定律,但“高度”“深度”“广度”是不可跨越的评价要素,对于《检察版“山河社稷图”!跟着〈哪吒2〉闯进国家公园的春天里》来说,上线4小时微信公众号即突破10万+阅读量,最高检快手平台单条播放量突破500万次的成绩,以及网友们的广泛留言可以认定,《检察版“山河社稷图”!跟着〈哪吒2〉闯进国家公园的春天里》垂直叙事的形式有“高度”,法治故事讲述有“深度”,在传播效果上也具有“广度”。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新媒体传播二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