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思维应回归本源追求实效

作者:张志安 吴亦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1

  数据思维是系统性变革绕不过去的关键一环。多数时候,媒体并不是技术原始研发者,但是要尽快找到数据在新闻业场景中的应用实践。过往数据被简单化为所谓“流量”,不少主流媒体也参与到“流量锦标赛”中,片面追求可见的传播数据。而回归本源,数据思维一方面要求媒体看到流量背后的效果,注重舆论引导的实效,建立科学的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求媒体用好数据,推动内容和收入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首先,注重传播效果的数据可见性。数据可见性就是让新闻的流量数据对大众真实可见,这种“坦诚相见”的底气取决于媒体是否具有内容为王的用户中心观。对于主流媒体而言,重大报道、严肃内容背后都是不变的核心理念——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优秀的、独创的、具有特色的优质内容。

  其次,追求数据基础上的引导实效。重视数据不等于迷恋数据本身,而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实际触达效果,以促进有效的社会沟通,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主流媒体应发挥采编和品牌上的优势,积极开展建设性新闻、解困式报道等业务,积极引导正能量报道,引导社会大众崇真向善。

  最后,实现影响和业务可持续增长。实现数据的增长,关键在于和用户的连接,实现运营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两年来,潮新闻全员参与运营,策划了品牌运营活动500余个,以每周上新10个活动的频次不断激活用户的参与。追求增长的同时,也要追求数据黏性。在一篇关于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报道评论区,潮新闻和“潮友”互动达数百次,不断激发用户参与讨论唐诗文化,提升了报道的影响力。与此类似,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川观新闻推出了“行云”公文智能助手,满足公务员群体写作的刚需。

  主流媒体推出的这些服务真正看到了用户需求,激发用户深层的共情和共鸣,用更广泛的连接实现影响力和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本文选自《传媒评论》2025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