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大地上”的诗歌何以动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1
近日,53岁的山东临沂果农吕玉霞火了。她将自己在田间地头的劳作生活写成诗歌、拍成视频发布到网上,虽有乡土口音夹杂其间,但丝毫不影响网友们的赞美与喜爱。人们送她“田间诗人”的美誉,激赏她的文字“长在大地,溶在岁月”。
近年来,素人写作渐成趋势,也愈来愈受关注。快递小哥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外卖诗人”王计兵诗集《赶时间的人》、女儿视角下的《我的母亲做保洁》等作品成畅销书,在吕玉霞之前,也有韩仕梅等分享“田园诗人”的荣光。而他们也只是在诸多巧合下被舞台追光灯照亮的极少数,在更多尚未被“看见”的地方,相信存在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他们默默写作,生活重压之下仍不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绵密记录下真实的日常与复杂的情愫。
没有矫揉造作,也不故弄玄虚,无需追随流量,更没有“人设”包袱。在诗歌和非虚构等这些“记事本”中,他们敞开心怀,大方地向外界呈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展示他们已习以为常但旁人却陌生的日常世界,讲述他们无尽的悲欢与甘苦。这种感觉就好像,在吃过太多精致大餐后,端上来几道冒着锅气的家常菜,也往往是这些“土菜”,带给人们别样的情感抚慰和心灵滋养。
每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都值得被记录、被看见。当更多普通人潜藏的诗意被激发而出,更多抒发自我、书写现实的愿望被“唤醒”,无数的“小主语”汇聚到一起,将为我们共同的故事写下精彩复调。
(3月27日 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