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作者:袁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1

  对主流媒体而言,融合化发展和不断变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受地域性、发展现状等现实条件制约,主流媒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和系统性变革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作为党媒,在融合媒体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又有共同的规律可以探究。

  坚守主流媒体定位,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

  坚持主流媒体是党的喉舌的媒体属性。主流媒体作为党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必须担负起重大政治责任,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要,要坚定不移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诚实践者。

  全媒体平台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站位。主流媒体全媒体平台在内容生产、分发、传播等各个环节都要遵循党媒属性,严把导向关,坚守政治红线和底线。切实贯彻党委、政府的宣传指令,聚焦主题、精心策划,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重要活动的报道。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主流媒体作品要坚持精品创作,弘扬主流价值。主流媒体的新媒体生产要坚持精品策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始终深入基层一线,感受时代脉搏、触摸民生温度,以细节打动人,以故事吸引人。创作好的报道、好的评论、好的创意,让主流媒体挺进融媒主战场,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

  以自主平台为核心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要不遗余力地建设自主可控平台,自主可控平台是主流媒体内容宣传的关键阵地,同时建设网、端、微、号等全媒体矩阵,凭借优质的内容和立体式的传播体系,形成持久强大的舆论引导力,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满足用户需求,做有价值的全媒体传播平台

  满足新闻和政务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权威性公信力优势,以客户端及平台、内容、渠道等载体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的融媒产品和服务。

  强化本土化的贴近服务。按照互联网思维,向移动端倾斜,策划设计本土新闻信息和服务板块,既引导群众及时了解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又为百姓搭建切实有效的服务互动平台,零距离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全媒体平台做成连接产业链各环节的枢纽。聚合本地产业资源,打通上下游,上游对接内容资源以及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下游延伸至商品供应链、广告和生产厂商、资本方,借助主流媒体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提供更多的市场曝光和品牌建设机会,实现内容、广告、流量等多维度的运营一体化。

  内容整合能力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关键

  联通省市县媒体资源,同频共振。主流媒体要积极联通各省市县级融媒体机构,建立内容供给合作体和融媒中心联络工作组,让市县生产的内容有出口,进而实现融媒产品及项目联动生产,通过事件营销扩大影响力带动融媒协同传播,同频共振。以端+N的融媒大IP发力,尽可能构建省市县乡村贯通的新型传播平台。

  整合打造本地内容IP。通过打造本地众创平台,用创新举措吸引激励UGC创作,创建PGC与UGC交互联动、无缝对接的兴趣社区,不断网罗和孵化本地市场IP和达人,构建新的内容生态圈,实现内容规模化生产运营与用户规模化连接。

  差异化策略,擦亮自己的品牌标识

  融媒品牌是无形资产,品牌的塑造和服务是共生关系。在融媒发展的赛道上,各地的客户端、融媒矩阵或专业化、或垂直化,借鉴特色品牌思维,各平台为自己贴上差异化的专属标签;迥异的平台气质,都是基于传播规律和用户需求而产生,有的平台是权威发布的主力军,有的平台是生活服务的百科专家……融媒发展,只有在各自垂直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整体呈现多元化,纵深化发展场景,才能为市场导入奠定良好基础。

  运用产品思维,以技术引领为平台赋能

  任何平台的发展都伴随着技术赋能,主流媒体只有加大技术投入,才能打造更加智慧的全媒体平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的要求,必须对新媒体的内容生产重新赋能,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主流媒体向数字化、社交化转变,以用户为导向构建产品思维,为融媒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注入智能动力。

  用互联网思维主导系统资源配置

  人才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新闻采编队伍的要求不断提高,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决胜在人才队伍,所以一定要把最优秀的记者、编辑力量放在媒体融合传播的关键岗位上。

  建立内容、技术、产品高度融合,能够作出即时响应的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规范,优质资源汇聚,强化机制保障,激发创新活力,流程再造,在一体化运营模式下,探索高效能的组织和管理考核机制,激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融媒平台既要正能量,又要大流量。正能量是总要求,大流量是真本事。将互联网的及时性、互动性渗透到策采编播发各个环节,坚守媒体的三级审校制度,实现多平台统一的新闻采集、聚合与分发,高效联动、及时反馈用户意见,通过创新引领和技术驱动,促进自有平台、社交平台与频道频率的对接融合,不断拓展互动形式和产品样态,改善用户体验。

  媒体跟帖、评论区是主流媒体融媒矩阵的重要内容,管控好评论区的各类信息,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政治站位和管理能力。在与受众互动交流过程中,对于受众提出的意见和观点,要及时做出回应,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于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要及时回复,派出记者进行跟踪采访与深度调查,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以市场化运营模式,开拓可持续发展路径

  能否盈利,是检验平台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标尺。相较传统媒体靠影响力创造价值、靠收视率激活广告的单一运营模式,媒体融合、移动优先则更具开放、灵活的优势基因,互联网思维及模式可以作为主流媒体与产业、市场、平台嫁接的链接器,实现融媒矩阵与传统媒体的共赢。

  主流媒体在专业化内容生产中,要勇于参与市场竞争,探索融媒广告、短视频定制、知识付费、电商直播等营收模式,实现营收转化和产业生态布局,提升媒体的商业价值和创收能力。

  要不断优化融媒矩阵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文化、健康、民生、影视等百姓关心的领域开疆拓土,抢占内容风口,创新内容赛道,最大程度实现内容面全覆盖,进而通过内容营销释放流量潜力。

  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中寻找空间,与党政机关单位开展政务类合作,为用户提供服务拓展,通过探索与政务、服务、商务的有效结合点,找准既符合媒体导向定位,又适合融媒发展要求的市场化运营之路,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激发创收效能。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这条新长征之路,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系统性变革,做好流程再造、管理重塑,在实践中摸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和传播规律,推动主流媒体融媒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