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听到更多声音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8

  3月11日,张盖伦在人民大会堂准备采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我是科技日报社“人大报道组”组长,而我们组里最年轻的姑娘生于1999年,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当天,迎来了她的26岁生日。

  26岁正年轻。我想起我第一次上会,其实也是26岁。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快10年。

  在整理资料时,我发现多年前采访过的科研人员,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多年前他们说的将要建造的大科学工程,如今已经走到了收尾阶段。这时,我才对时间流逝有了实感。

  大家都向着自己的梦想坚定前行,而我依然是那个报道他们的记者。

  今年3月5日清晨,当我走向人民大会堂时,内心涌动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时,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的人气还没有那么高。当时,他在人民大会堂侧边被一位记者同行堵住。我发现这儿有一个落单的代表,立刻也凑了过去;扫一眼代表证发现,竟然是何小鹏,我立刻喊着“我是你老乡”,凑得更近了,成功录到了一段视频。

  但到闭幕时,何小鹏在人民大会堂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已完全无法近身。

  在全国两会,无论是院士、校长还是大企业家、大明星,他们都是全国人大代表或者全国政协委员。所以,对年轻记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采访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无限宽广。

  虽身为《科技日报》的记者,但今年我也做了一件不那么“科技”的事。

  我参加了云南代表团的开放团组会议,采访了好几位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教师。我想知道,中西部地区的教师,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怎么看待这股人工智能潮?

  在采访中他们告诉我,孩子都知道DeepSeek,但是他们不会用,不知道怎么用。那些网上炒得火热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很近又很远。一位代表更是坦言:“我们那里不像北京,哪儿有这么多资源,连科技馆都没有。”

  技术在发展,但教育资源不均衡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又带着这些老师的困惑,找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让他为这个现象出主意。程建平表示,要推动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优秀人才“孔雀西南飞”。

  我觉得,这样的选题是有温度的。科技在发展,我们需要听到更多声音。在全世界都在面临“文科危机”的面前,社科对人和社会的观照与反思,是当下需要的。

  3月11日下午,当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我走出人民大会堂,看着天安门广场上那么多笑脸,我的感受更加深刻:年轻人给我们媒体业带来活力,带来变革,也让它一直葆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