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后,媒体多方发力保护消费者权益

推出专题报道 发挥监督作用

作者:本报记者 朱子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8

  3月15日,备受关注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5届“3·15”晚会如期播出。晚会聚焦“共铸诚信、提振消费”主题,对过去一年中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报道,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除此之外,在这一特殊节点,各媒体立足自身优势,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推出了专题新闻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贡献自身力量。

  集中力量

  专题报道侵权行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播出后,全国媒体对晚会及后续情况进行大量专题报道。

  央视网全程记录晚会曝光的违法案例,曝光多个行业乱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曝光的问题,迅速作出回应,涉案地区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展后续调查处置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一致好评。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新华视点记者在晚会曝光案例之外,对国内各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其他行为进行揭露报道。在“新华视点·聚焦315”专题中,记者通过调查走访,揭露了假货贴牌国外正装化妆品、电子秤内含“加磅”按钮、消费者免费收养宠物被诱导签约“信用贷”合同等重大案例,为消费者“避雷”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澎湃新闻特别开设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报道。记者通过明察暗访曝光了大量“假洋品牌”,如电商平台热卖的“日本千寿低糖电饭煲”,居然在日本最大购物网站乐天市场及亚马逊上检索显示“查无此货”;自称诞生于1918年的德国知名钢琴品牌——斯坦梅尔钢琴,官网“移花接木”将剑桥大学的照片PS上了自己的品牌标识。这些“假洋品牌”被陆续曝光,有效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澎湃新闻还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推出“3·15”8小时特别直播,涉及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公平等多个领域,以不同的视角,直击日常生活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组织专项行动

  助力消费者维权

  揭露侵权行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全国多省媒体通过组织专项行动、建立投诉反馈专栏,发动相关部门力量实时跟进消费者维权行动,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面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行为,3月6日起,潮新闻、齐鲁壹点、大皖新闻、大象新闻、奔流新闻、紫牛新闻、大江新闻、新重庆客户端、极目新闻、封面新闻、顶端新闻、荔枝新闻、天眼新闻、时刻新闻、长城新媒体问政河北等15家省级新闻媒体力量,推出3· 15“记者帮·全国联动帮”特别新闻行动,设立专门栏目平台集中为消费者解决维权难题,共同推动消费环境改善。《记者帮》在栏目中设置“去爆料”按键,消费者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任一形式向栏目平台求助、爆料,栏目平台也将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线索,借助各省媒体联动力量追踪调查,携手消费者协会、法律专家、监管部门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广集民意,调查研究,用专业的视角采写客观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力的重点方向。

  上游新闻开设《上游3·15》栏目,设立动态、追踪、维权、避坑4个分类,分别对侵权案例、后续报道、维权情况、常见侵权行为宣传四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帮助消费者反映、联系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为消费者如何规避消费侵权行为做了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

  设立热线

  全天候保障权益

  把功夫用在平时,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可一蹴而就。面对随时产生的侵权问题,许多媒体设立了相关热线,通过征集线索或直接反馈至消费者协会,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提供发声渠道,坚定不移地捍卫消费者权益。

  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不断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机制,最核心在于解决问题。

  南方日报社、南方+客户端联合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共建的“3·15消费维权直通车”,可让消费者在南方+客户端平台上将自己被侵权情况进行在线爆料。线索经核实后,平台即第一时间将投诉情况反馈给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并派出记者跟进报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律师、专家等力量进行维权,协调解决问题。该热线已开通多年,且热线不只在“3·15”这一天开放,消费者还可以在全年任意时间登录该平台,随时随地反馈侵权案例,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新黄河客户端设立消费者热线,启动“3·15”线索征集令,鼓励维权无门的消费者爆料有关新闻线索,通过公众发声来推动事件妥善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这一方面,媒体要发出权威声音。比如,“澎湃质量关”是澎湃新闻专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栏品牌,以打假除劣、破套防坑为主题,立足“澎湃服务湃”公众互助平台,设立急难愁盼专线,就网友反映的问题进行追踪。建立报道与反馈、权益与保护、问政与治理、观察与思考等机制,全方面反映民生需要,增强舆论监督工作的发现力、研判力和引导力。如有网友在“澎湃服务湃”反映一直播间虚构剧情诱导67岁老人消费,记者实测后多次联系该直播间,并致电涉事平台,第一时间跟进事件解决,细枝末节中尽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