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夕雯:在书里摘“星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4
“在我心里,书不是普通的东西,每一本都像一个藏着许多奥秘的‘小宇宙’,只要翻开书页,我就会被吸进去,来一场奇妙的冒险,摘下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今年11岁的徐夕雯,来自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她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打开书,光就照了进来
五年级的徐夕雯是个性格开朗的学生,说话的时候,眼睛好像在笑。提到读书,她总有说不完的话,眼睛里的光闪出来,“《夏洛的网》的友情、《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惊险、《格列佛游记》的奇遇、《偷影子的人》中的守护……”,说起那些陪伴着她成长的书,小姑娘兴奋得像在介绍一个个“老朋友”,看得出来,她读得很认真,只有把情感投进去,才会这样念念不忘,“每一本书都是我世界里的一扇窗,打开书,光就照了进来。”
徐夕雯妈妈说,孩子的阅读启蒙是从绘本开始的,刚开始是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跟着喃喃自语起来,突然有一天她指着书上的字念了出来,再然后就自己一个人读书了。4岁开始,徐夕雯自己看绘本,家里的书柜里、书桌上、床头柜上都放着书,随处可见、随手可取。书好像对她有一种魔力,拿起来就放不下,如果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回答永远干脆利落,还是书。
“读绘本对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很有帮助,她会给我们指出来书页的角落里那些往往不被看到的‘彩蛋’。”徐妈妈见证着一本本图书给孩子带来的滋养,“读书为她打开了想象的大门,让她懂得了爱与责任,也让她学会了敬畏自然。”
读书带来独立思考
晚上的徐家总是安安静静的,电视很少开,游戏也没有,忙碌了一天的大人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想读,也乐意听听女儿从书中得来的奇思妙想。家长有计划地引导徐夕雯涉猎各个领域、不同种类的图书。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知识,她都读得津津有味。
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每到周末,徐夕雯一家就成了图书馆、书店的常客,流连于书架之间,徜徉于书海之中,是这一家人最看重的亲子时光。有时间的话,他们也会约上亲朋好友、同事的孩子在家里举办读书会。在读书会上,孩子们争相表达读来的感受,也会时不时地考考在座的人,最自豪的一刻是他们宣读自己的读书计划。在徐夕雯书桌前的墙上,贴着一张被装饰得非常漂亮的书单,不出半年这张纸就会被另一张新书单取代,读书计划就这样扎实地推进着。更重要的是,徐夕雯从阅读中慢慢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徐妈妈把孩子对于书的介绍和见解以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截至目前共录制了40期读书短视频,其中关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视频还获得了学校举办的《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屏幕前的徐夕雯或许稚嫩,却满是真诚,她用自己的话把喜欢的书推介给更多人,没有生硬地照搬,没有过分地渲染,她只想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讲出来,而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感受更容易打动人。
“黛玉葬花,埋的不是那一朵朵飘落的花朵,而是那象征自由的可怜碎片;湘云向往贾府,盼的不是那有姐妹玩耍的乐园,而是想逃离天天被人监视的囚笼;元春住的不是那华丽的宫殿,而是有着美丽外表却难得一出的终身监狱……或许最后只有出家的宝玉——这个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通灵宝玉才明白——自由才是人生的真谛!”刚读完《红楼梦》的徐夕雯,写下了自己的随想,阅读不仅让她有了充满诗意的语言,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体悟。
阅读让知识融会贯通
徐夕雯不仅喜欢读中文书,也喜欢读英文书,她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书页翻动声中,倾听思想拔节的清脆声响。因为喜欢读书,她也喜欢上了朗诵,在抑扬顿挫间触摸文字的灵魂,用声音勾勒出山川湖海、人间百态。
在学校举办的“共沐书香,阅读成长”读书评选活动中,徐夕雯被评为“读书明星”;在第八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大赛活动中,获得烟台赛区、山东赛区少儿A组朗诵金星;在“中国好书”少年儿童阅读演说短视频展播分享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在学校开展的“立足传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阅读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英语演讲。说起这些成绩,徐夕雯很自信,她说读书是爱好,能取得成绩是对自己过去积累的肯定,不管有没有获奖,她不想辜负自己的努力,“每一本书就像一颗‘星星’,让我变得更勇敢,让我体会到爱与珍惜。未来,我还会继续摘下更多更闪耀的‘星星’,照亮属于我的一片天地。”
阅读的滋养,不仅点燃了徐夕雯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了对艺术的热情。她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吸引,一头扎进古筝、二胡、民歌和中国舞的学习中。“在学习这些不同领域知识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们相互关联。阅读教会我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世界,而文化艺术则给予我感性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