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协同共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1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文献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和学术评价的机构。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各类期刊148种,是我国最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集群,其中,全学科覆盖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享誉中国学术界。“复印报刊资料”坚持“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的编辑方针和“以文评文”的学术评价模式,邀请各学科2900多名权威专家担任编委,与专业编辑一起,通过科学严谨的标准与流程选文评文,每年从全国4000多种哲学社会科学报刊发表的40多万篇论文中,精选出约1.2万篇(3%)的优质论文予以全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汇集中国学术精华,是国内外图书馆必藏和学者必读的文献。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两个:
一是通过AI赋能提升选文评文质量。人工智能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也正在重塑着学术出版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25年将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提升“复印报刊资料”选文评文的效率与质量。
我们将基于成熟的开源语言大模型,根据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的特点和自身的业务需要,开发一个智能化学术评价系统。由外部权威专家、内部专业编辑运用该系统,通过人机协同,对于全国每年40多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进行内容层面或非形式层面的学术评价,将具有创新性尤其是原始创新性、能反映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论文予以精选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复印报刊资料”选文评文的效率,而且可以提升选文评文过程中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从而确保“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品质。
二是基于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学者进行协同共创。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于2024年4月25日推出了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https://zsyyb.cn)。该平台是一个快速发布研究成果的园地,以“学者共创、开放共享”为理念,提供成果审核、预印发布、开放评阅、荐稿选稿、复印转载、全媒体传播等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可实现平台、期刊、作者三方协同和衔接,有助于破解期刊出版周期长、青年学者发表难的问题。目前,已有400多家原发期刊签约加入平台,注册会员3万多人。
2025年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将进一步促进平台与期刊、作者协同共创:一是签约期刊可以把已刊发论文、或已录用但尚未印刷的论文上传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期刊及其刊发论文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可以在平台上向尚未投稿的预印本论文约稿,通过平台开展征文活动,拓展优质稿源渠道。二是作者在向平台上传论文的同时,可以通过“一键转投”“智能匹配”功能,将论文投稿至合适的期刊。三是平台的专业编辑在对预印本论文进行三审三校过程中,根据论文质量和风格,将其推荐给合适的期刊。未来,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还将与“复印报刊资料”选文评文系统对接(期刊论文上传平台后,直接进入“复印报刊资料”选文评文环节),将优质论文予以快速转载。四是平台在未来还将为期刊、学者提供免费的智能化投审稿系统、审稿专家库、学术共同体社区、在线评阅等服务或功能。
综上,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将通过AI赋能、协同共创,致力于构建学术出版与评价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