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伊春深林独特生态景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4
《桦树鱼》(百花文艺出版社)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怀旧之作,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时代背景,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三师深入伊春小兴安岭,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奋战林区的故事。作品借助女孩小麦这一灵魂人物,不断聚拢林业三师与林区居民,以他们之间多线交织的情感互动,塑造出时代人物群像,描绘出伊春深林独特的生态景观,还原了曾经的林区生活面貌。
作品生动再现了林业三师的伐木工作与日常生活,也生动描绘了小兴安岭神秘、壮阔、充满生机的独特景观。作品扑面而来的,首先是伊春林区充满神秘气息的地域风貌、小兴安岭深林中的景观、伊春美丽的母亲河汤旺河、冰河凿窟窿捕鱼的巧妙,包括大东北林区的独特吃食油梭子、土豆包菜、酸菜粉条,独特物件儿嘎拉哈、快马子、棉乌拉……这一切在魏晓曦细腻的笔端,都有了生动的还原,辅以生产大会战、伐木的壮阔场景,拜山、放排、“上山倒”、“下山倒”的口令术语等,都有着牵动人心的新异气息。
此外,《桦树鱼》尤为突出的特点在于:这部怀旧之作并没有聚焦一人一事,而是一部将感知的毛孔向四处打开的作品,一部充满了爱与生命之思的诗篇。作品的动人之处,在于质朴无私的爱,在于相互慰藉的心灵,在于努力把艰苦的日子活出丰富的滋味。
如前所述,这部作品以孤儿小麦为灵魂人物,逐渐聚拢了林业三师与林区居民,塑造了林区人物群像。这其中,很难分辨人物的主次,只有走进故事的次序。小麦失去外婆的痛,是林业三师与林区居民们共同治愈的,这个过程又是一波三折的,作家写出了林业三师人的情感特质。那是一个温暖有力的大家庭,包容着、支撑着林区的每一个人,赋予他们积极、明朗、昂扬的生活信念。就像小麦,书中虽然并没有细致书写成年后的小麦,但隐隐约约勾勒了小麦的未来,小麦成为了一个艺术家,林区的每一笔宝贵的、温暖的生活记忆,都化作了她创作的灵感与资源。
作家以散点式的笔墨抒写那个年代林区人之间质朴动人的爱,作家“个体”也鲜明地穿梭于叙事之中,传达了动人的诗意与深切的生命思索,传递出独属于作家本人的文艺气息。作家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代林区奉献者身上,延展出对生命形态的体悟与分享。暴风雪中被救的小麦绝处逢生,作家展开了关于生命韧性的思索,“寒冷和积雪无声地剥去了植物炫目的釉彩,却无法阻止泥土里无数根须的默默延展”,那冻土中并非没有生命,只是变换了生命的形态。作家在以严寒攫取生命的北方冰雪世界中,探讨我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世界,思索生命的属性,探讨以信念、以爱为支撑的生命力量。这些诗意的思索,构成了作家魏晓曦赋予《桦树鱼》的独特而深邃的文本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