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青年阅读趋势深入开掘图书选题

作者:赵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3

  新年伊始,正是各个出版机构秣马厉兵,发力图书新选题的最佳时机。

  笔者从媒体上看到,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等单位近日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在读书和思想消费方面,基于豆瓣平台采集的9万余名用户的全部历史阅读记录共计2235万条,发现青年网民读书与思想消费呈现“走向生活”这一特点。

  从这个报告中,可以窥见当代青年在这10年间的阅读趋势的变化。这10年,青年读者的兴趣从以《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娱乐至死》等为代表的政治、历史、时代的宏大叙事,逐渐转向以《倦怠社会》《我在北京送快递》《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等为代表的生活、工作与女性议题等更加贴近个体经验和主体意识的内容。

  应当看到,之所以出现这一重大变化,与时代的瞬息万变以及青年人的生存状况是分不开的。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面对学业、职业的竞争,如何有效地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如何展示更多的个人价值,是当代青年切身的难点和痛点。因此,报告不但体现了青年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与深刻反思,也为出版业制定更为精准的、与时俱进的选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数据支撑。

  笔者以为,青年读者是最为活跃的读者力量,也是支撑出版业大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的阅读趋向、审美价值,不但影响着当今国家的文化消费,也在改变着民族的未来。没有青年读者的支持,就没有出版业的未来。因此,各个出版机构,特别是那些以青年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出版机构,一定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读者的最新需求。通过科学的选题规划、合理的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回应青年读者最新的精神诉求。

  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变,图书选题也要随之改变。青年读者的阅读趋势变化是时代使然。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如今的青年读者更倾向于在微观层面寻找共鸣,关注那些能够直接触及心灵、影响日常生活的议题。作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出版业,以科学的数据报告为依据,以精准的图书选题来对接,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也相信,图书选题贴近当代青年读者“走向生活”的这一精神诉求,会产生更多的时代精品。

  当然,“走向生活”只是一个阅读趋势,不代表关注科技、军事、国家甚至人类未来的图书选题要少做、不做。没有小我就没有大我,没有大我同样也没有小我,这是一个辩证法,对于出版业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