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春节文化的创新传播

作者:江作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3


  春节申遗的成功为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开了一个好头,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中华民族的古老使得我们从容与自信,并不急于要通过传播使别人附和我们什么。但是,如同人拥有满箧的珠宝,总要选一两样戴在最显眼的部位,以彰其彩。


  2025年春节将至,龙与蛇两个修长的属相连邻,恰如绵绵不绝之意,把喜庆的日子拉长,把期盼蓄足。

  对于信息传播链上的新闻出版业来讲,新春之际,前所未有的一件事,就是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事具有的传播价值,完全可以使所有国人产生很多的期盼。

  从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再到此次申遗成功,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适逢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所有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的国度,借此时日不仅得以尽享家庭天伦之乐,更能够分享独特的年味,重温丰富的民俗,注入丰富的生活信心于社会,这是多么美好的契机,也是多么可以大有作为的传播题材!

  就传播而言,有事件传播、仪式传播、价值传播、节点传播等理论。著名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的仪式观并非只指信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它表征着文化的共享,有利于维系一个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国对中国春节的认定,其价值不仅在于认定春节的文化内涵,而且向着社会意义的范畴予以了推定,国际社会需要的不仅是AI与数字符号,更迫切地需要宁静、和平、平等与分享,哪怕是最基本的食物、民俗、节日的分享。

  节日与民俗具有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这一点早已被事实证明。根据我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的统计,每年最大宗的国际文化出口用品中,圣诞节用品及周边占有非常突出的比例。仅仅圣诞卡这一个单品,就把出版业深深“卷”入了,各种立体印刷、多媒体发光发声的圣诞图案可说是琳琅满目,不一而足。而圣诞周边更是把人目力所及、唾手可得、社交必备之物,都打上了印刷的圣诞文化符号。

  当此之时,面对国际的期盼,传播的仪式也好,符号也好,新闻出版业都肩负着新一轮的推陈出新重任。例如,关于春节的典型文化符号是什么,时下并无一致的认定。参考西方的圣诞老人,一顶红帽就可以千变万化,不失其圣诞之义的成例,我们可以试传、试用、试错的符号选项也很多,是用中国结,还是爆竹,抑或是龙蟠,或者是双手作揖的小娃,甚至创新性地把“春”字符号化……

  总之,春节申遗的成功为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开了一个好头,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中华民族的古老使得我们从容与自信,并不急于要通过传播使别人附和我们什么。但是,如同人拥有满箧的珠宝,总要选一两样戴在最显眼的部位,以彰其彩。有朝一日,世界上的人只要一眼看到某个文化符号,哪怕千变万化也都明白代表春节,这算是蛇年新春对传播界诸多期盼中的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