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看山

作者:许参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0

胡杰 摄


  很久以前就曾写下这个题目。1985年之夏,我第一次到张家界,当时此地称为大庸,刚刚声名鹊起,犹如养在深闺的佳丽才出阁,我是陪湖北和深圳的亲戚,从长沙坐了10多个小时火车过来的。我们一行住在野趣十足的大庸林场招待所,平房里有6个挂蚊帐的床铺。是夜,我走出灯光昏暗的房间,抬头是黑黢黢的峰峦,耳畔是不断的虫鸣和潺潺的水声,倏然有了要写的冲动……

  跨入新年的门槛,今年第一旅就冲张家界而来。虽谈不上多么刻意,倒也契合了新年登高的习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天匆匆过,我们不得不赶回长沙工作之际,都有些依依不舍。此番张家界之行,怎一个“爽”字了得!

  一是交通之便。从长沙河西尖山站乘城际列车至张家界,全程还不到两小时,更不用说穿梭张家界森林公园重峦叠嶂中的索道缆车和天梯,形成串联各景点的快捷通道,大大缓解了原来那种奔波劳顿。二是错峰之乐。晓得每年11月至大年前是旅游淡季,但没想到张家界旺季炙手可热,淡季如此之淡!一行人一路逛来,线路几成专线,交通车几成专车,便恨不得要一路歌一路舞了。同伴们如我,不止一次到过张家界,不约而同说:“从来没有像这次玩得这么尽兴。”朋友感慨,现在一天的游程相当于过去3天。他说自己晚上躺在床上做梦,仍流连在奇峰异石间。

  “哈哈,现在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山中宰相!”朋友称。有道是大王叫我来巡山,终得云开雾散。从杨家界的“天然长城”到天子山的“云青岩”,从袁家界的“迷魂台”到十里画廊的“采药老人”,一座座山,一柱柱峰,一丛丛岭,高耸峭拔,迤逦雄峙,青黄苍绿,活色生香。这是长卷油画,又分明是一席山的盛宴,套用时下一句网络流行语:这泼天的盛宴。如此盛宴,天地为席,拔地而起,明亮我们的眼睛、清静我们的耳朵、洗濯我们的五脏六腑,启迪我们的感悟和思考。

  看山是山。看吧,看这山山岭岭尽开颜,一排排一列列“受阅”,如导游挂在嘴边的那句调侃:“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令人不由串烧多年前的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个女孩都不简单……把奇丽的张家界喻为绝代佳人当然老套俗气,而用科学的眼光看,张家界这张画像却是仪态万千。

  “张家界地貌”系国际学术界认定的独特砂岩地貌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其发育过程包括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林4个阶段。历经亿万年大自然“雕刻”,峰墙、峰丛和峰林成为张家界最具观赏价值的3种景观,有“三峰天下”之谓。杨家界的峰墙,侧看成峰,横看成墙;袁家界的峰林,石柱成林,奇幻险峻;十里画廊的峰丛,绵延竞秀,美不胜收。

  看山不是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记忆中游张家界进山,随身“三件宝”不可少:拐杖、水壶、太阳帽。此番过来,险境变坦途,驿站殷招客,别说“三件宝”,兜里都没钞票。少了赶路的疲累,多了漫游的悠闲。便不时驻足,面崇山峻岭,与这鬼斧神工聊聊天,侃大山,神思相交,心旌摇曳。看山不是山,因山与人交融,山被人格化。山高人为峰——不正是说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吗?

  在天子山凭栏观景时,邂逅一明眸皓齿的白衣女子。她顾盼生姿,频频举着自拍杆拍照,见我们几个照相讲究,提出请我帮助给她拍。美景加美女,阳光和笑脸,一群人心情大好。闲聊几句方知,她来自马来西亚(起初听口音还以为她是广东游客),是祖辈由福建过去的华裔。“我们一大家子早就想过来看看美好的景色,这不被疫情耽搁了。这次我先过来探探路,体验一下手机移动支付,过去都没有绑这边的卡。啊,现在好了,真方便!”我们邀请她和家人有机会到长沙玩,她也热情邀约我们去马来西亚。

  看山还是山。张家界的山依然在这里,清奇陡峻,巍然屹立,一如千万年风霜雨雪古往今来。而我们终究要离开,踏上新路,带着山的伟岸气度和广阔胸怀。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