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专家在京纪念二月河文学创作四十年——
他为大众读史搭一座文学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0
一场研讨会,现场只有专家和作品,作者已去世7年有余。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二月河文学创作四十年纪念暨历史小说写作趋势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研讨会甫一开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即分享了初次读到《雍正皇帝》时的震惊与兴奋。他认为,二月河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人物刻画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精准把握,使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一笔,持续引发回响与共鸣。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斌则回忆了编辑团队与二月河交往的点滴往事,称赞其为相互信任关系的典范。
回忆不只是为念旧,更是为学习与前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卫庶讲述了与二月河交往中的一件小事。“一次会上,夏天,他穿长袖。他说不想穿短袖是因为会露出胳膊肘处的黑色茧子,那是他研读史料时把‘二十四史’认真抄写了一遍磨出来的。”卫庶说,二月河创作的严谨与认真特别值得学习。
“从初稿到成稿反复修改打磨,精益求精。二月河是非常刻苦和勤奋的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认为,应学习二月河对中国文学经典的学习能力,将经典有效消化在写作中。
作为二月河图书的主要责编及好友,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周百义说:“我与二月河交往了31年,从初次发稿到为其撰写碑文,见证了他作品的诞生与传播。”他认为,二月河的作品通过出版、影视等媒介传播,影响力持续扩大。作品的文化与思想含量丰富,其中强烈的人本思想不容忽视。
“二月河写的不是表面看来的帝王将相,字里行间反映了大国治理的艰难与复杂。”武警电视艺术中心原主任丁临一认为,作品中有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同时具有时代性。
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于青认为,二月河评判历史人物注重其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科技文化贡献等方面的影响,历史观鲜明。他的作品总结了帝王执政时对制度、贪官惩罚等内容,反腐思想深刻。
研讨会上,来自文学、历史、出版等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二月河及其作品的理解。大家认为,二月河为大众读史搭建了一座文学桥,树立了一个文学创作者孜孜以求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