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

致敬时代楷模 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曾维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只要一谈起长篇小说《中国妈妈》(希望出版社)的问世,我总会感慨万千。《中国妈妈》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与中国援外医疗伟大实践,是首部反映中国援非医疗队感人故事的作品,凝聚着希望出版社领导、编辑团队和我的大量心血。

  对于这部讲述中国妈妈的爱心坚守、谱写中非友谊的儿童小说,大家最喜欢问我的两个问题是:

  “你怎么会想起写这个题材?”

  “你去过非洲呀?”这本书的诞生,得益于我和希望出版社主任张晓晴的一次灵感碰撞。

  一天清晨,我在鸟鸣中醒来,打开手机,看见了晓晴主任深夜给我发来的一条消息,是一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我一看这则报道,便明白晓晴主任的意图:想要一本写“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少儿小说。最后,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西诺瓦妈妈”上。

  在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有一万多人名叫“西诺瓦”。“西诺瓦”是“中国人”的意思,他们都是中国援非医生接生的孩子,而每一个“西诺瓦”都有一个“中国妈妈”。这些孩子的出生,是中国援非医疗队在阿尔及利亚辛勤工作的见证。

  曾记得,不止一位编辑用“严谨”一词来形容我的创作态度,从创作前的素材准备,到创作中的力求精准的表达,再到编辑出版过程中的细节与方案,我都会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

  我一向认为:作品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读者。在《中国妈妈》的创作过程中,写到高楠一边读妈妈的《援非日记》一边回忆小时候妈妈对自己的狠心的时候;写到父亲林哲夫给儿子林思齐讲,如果是白天,“天上那片最美的云就是妈妈,她经常从我们头顶飘过,让风给我们捎来信息”,如果是夜晚,“天上那颗最亮的星星便是妈妈,看,她正冲我们眨眼睛呢”;写到北非双胞胎兄妹程中(巴赛尔)、程华(依布蒂哈吉)受到中国妈妈的奉献精神的感染,也投入到中国妈妈的义诊、育儿课堂、书屋等日常工作中的时候……写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跟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泪流满面。

  我相信,我的每一次书写,都在用心用情,感动自己,然后去感动读者。

  中国援非医疗队群体代表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中国妈妈》也已出版,但我相信,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奉献与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止。期待广大少年儿童能从书里汲取营养,获得力量,不负使命,胸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