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的细节》
草原的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龙仁青生长在高原蓝宝石般的青海湖畔苍茫的铁卜加草原上。大自然的辽阔宽广滋养着他,他天生就带着大自然的气质,当他选择了文学,那种气质也带入到了他的文字里,洁净、朴素、浑然天成。我想,他的文字里那种随性和自在,应该和他生活的环境有关。我至今还记得他的那句话:“在自然的宽广里探寻人文的深邃,在人文的丰饶中描摹自然的妙不可言。”
龙仁青在任何时候都将创作放在心上,认真地去完成文学赋予他的使命,这种严谨和认真在《一朵格桑》里就让我感受过。他记录了阿来老师引用他的话写的一篇关于格桑花的文章,后来在他自己的考证里,发现这个出处不对,原本一件小事,龙仁青慎之又慎,《一朵格桑》算是对阿来老师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格桑花的历史考证。
在龙仁青的《青藏的细节》(长江文艺出版社)里,会看到很多关于草原的描写,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笔法,我不得不把这段文字摘录在这里:
我是从车窗里看到绿绒蒿的,当一抹金黄就像一颗流星,忽然划过车窗,我的目光急忙追随着流星划出的弧线向后看去,当我的头随着目光转了四十五度角,我的上身也随之倾斜过去时,我看到那一抹金黄的弧线幻化成了一朵小小的花朵,与我们的汽车相向而去,迅速消失了。而就在它消失了的荒野左右,出现了更多金黄的花朵,它们就像是紧紧跟随在我第一次看到的那朵金黄花朵的后面,同样迅速地向后划去,就像是奔赴着同一个目标——也许是奔赴春天的盛宴吧。
同样是写景,龙仁青的笔触细腻又精巧,让人不得不在视野中浮想联翩,而美,在读者的脑海里,自然就幻化出了不同的形状。这样的语句在书里比比皆是,常令人会觉得这不仅是一本书,也是我们细细品味的艺术品,而文学和艺术原本就是相通的。
《山海经》里就有“鸟鼠同穴”的记载,散文《一只鸟儿的名字》用自己在草原上的观察,记录了《山海经》中传说故事的现实版,这两种动物的相互合作共生现象在他的笔触下,算是现代人对“鸟鼠同穴”的新注解。
龙仁青对草原的热爱,还具象化在《一场婚礼》里,看到这篇文章时,作为读者我就一直期待着一场盛大婚礼的出场,直到文章的最后,在钟花报春、各色绿绒蒿、当地人歌声的美好描绘中,又真实见证了天地自然最盛大的一场和合,也让我再次惊叹这文笔的奇绝,在悠悠然里似那青海湖的湖水,平静又突显出波光粼粼的小惊喜,却在最后变成了最宏大的叙事,我唯有惊叹。《青藏的细节》这本书收录了多次被各种选刊类杂志及年度选本选载的《茉莉为远客》,还有极高赞誉的《他乡故知是麻雀》,在我看来,最能展现他对青海的热爱,还是这篇《一场婚礼》。一次短暂的采风,将青海大地的万物融化在了自己的骨血中,一草一花一首歌,都能够在作者辽阔的文学江湖中,找到情感的来处,找到对青海的情谊和热情。
今年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AI是否可以代替人类的写作,我一直是现代科技坚定的守护者,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取代的,我也一直坚定地认为文学一定会被取代的。直到看到《青藏的细节》,看到龙仁青。
龙仁青的文字总让人看到辽阔无边,纯净透彻。作为读者,我会被强大的科技,强大的AI拽着去感受文章的跌宕起伏,起起落落,但我更愿意去探究一个人背后的环境,也愿意探究一个敏感、纯粹、有着热爱与童真的男人背后的文学艺术,散发出一种神性的美,而这种美,是任何高科技都无法取代的文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