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金融强国丛书”

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学理支撑

作者:张晓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纵观公元1500年以来的大国兴衰史,金融在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作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通过发挥资源动员、资源配置、交易媒介、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支付清算等核心功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安全、有活力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要注意到,金融强国应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经济的繁荣和强盛为金融的强大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对俄金融制裁事件清晰表明,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对强国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血脉受制于人,甚至被人“卡脖子”,势必导致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循环不畅,那么该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有可能迟滞甚至中断。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业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金融体制改革沿着市场化法治化方向阔步前行,同时也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助力创造“两大奇迹”,有力支撑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立足“两个大局”,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都要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个目标来展开。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长期努力,久久为功,蹄疾步稳地做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第一,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前提下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方面,作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要义的“八个坚持”,是党和人民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必须长期坚持。另一方面,必须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和金融强国建设要求,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强”,说到底就是金融发展质量不高,不能充分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要。必须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我国金融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逐步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

  第三,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在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辩证统一,必须把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统一到金融强国建设全局中加以系统谋划,系统把握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加以推进。为此,广东经济出版社邀请多位国内一流金融学者,共同编写这套“建设金融强国丛书”,力图对金融强国建设问题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理论透视,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学理支撑和理论先导,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