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电影市场拿什么唤回“退场的观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要让电影观众不再流失,首先,国产电影类型和题材应更丰富多样;其次,讲好电影故事;最后,让票价始终保持温和。
◆要让观众与电影更为亲近,从电影创作到电影院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1月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下降23%;观影总人次为10.1亿,2023年同期为13亿。(1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观影总人次双双下降,是去电影院观影过时了吗?显然不是,在电影院观影仍有难以被轻易取代的优势,比如一定的社交性、强烈的仪式感、浓浓的文艺情怀、震撼的视听效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那么,何以出现“双降”局面?除了短视频、微短剧、网剧、游戏等纷纷与电影院争夺注意力之外,还得从电影自身找原因。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观众需要具有足够吸引眼球的故事、极致的情绪释放、强烈的话题共鸣的电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2024年的电影市场缺乏优质内容影片,难以连续性地激发市场热情。
要让电影观众不再流失,首先,国产电影类型和题材应更丰富多样。《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观众最青睐的电影类型是喜剧、悬疑、科幻、动作四种,但2024年喜剧片供给数量及票房贡献突出,多元内容的潜力有待挖掘。如今,观众的电影消费行为更谨慎,对成熟的电影类型、题材和呈现方法已有些倦怠,国产电影应在丰富类型和选题、创新表达方式上下深功夫。短视频、微短剧、网剧、游戏等丰富多彩,如果电影在类型、选题的丰富度和表达方式的新颖度上难以出彩,观众就会继续流向这些领域。
其次,讲好电影故事。《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阻碍观众进场或影响票房走势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影片口碑平平,故事俗套不吸引人。电影消费要带给观众情感体验和情绪价值,观众坐在影院里花两小时经历角色遭遇的故事,体会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痛苦或喜悦,这种情感体验和情绪价值是其他娱乐方式难以给予的。然而,一些国产电影讲故事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剧情缺乏逻辑,结构跳转突兀,人物略显苍白……这就是不断把观众往影院外推。
电影讲好故事,才容易产生共鸣,有共鸣的电影才会有长尾效应。比如2023年端午档上映的电影《消失的她》,讲述了一个杀妻骗保的阴谋,以及一个失忆妻子寻找真相的故事,展现出每个角色背后隐藏着的秘密与矛盾,让观众找到了共鸣,产生了情感共振。这个有共鸣的故事让此片成功“破圈”、跑出长尾效应,票房超过35亿元。
最后,让票价始终保持温和。票价是观众挑选影院时的考虑因素之一。如今随着欣赏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观影行为变得谨慎保守。一些观众会更认真考虑一部电影是去电影院看,还是等网络平台上线后再看;若去电影院看,是上映后第一时间去看,还是等口碑稳定了再买票。这就是在观望在哪里看更实惠。电影票价回归亲民,则会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可喜的是,日前有两部影片的数字2D版本调整结算标准:全国统一为19.9元/人次,受到很多观众欢迎。
要让观众与电影更为亲近,从电影创作到电影院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