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变革趋势,让基层新闻报道鲜活可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8
基层新闻报道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是反映民众生活、传递群众呼声的重要载体,其价值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技术更迭和融合发展重塑着新闻行业的竞争格局,使新闻报道逐渐呈现出可视化、多元化、交互化特征。同时,受众媒介使用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对基层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在新媒体生态下,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打破传统媒体固有传播局限,呈现更加生动鲜活的基层新闻,不断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打通基层新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当前广电媒体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报道生态发生转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单向传播模式被打破,新闻生产与消费方式不断升级,广电媒体基层新闻报道的生态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传播方式、内容呈现和受众需求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传播方式多元。长期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基层新闻报道的主要途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纷至沓来,拓宽了基层新闻报道的途径。同时,移动设备和社交工具的普及,能够更加便捷、及时地将新闻传播给不同群体。尤其是在基层和农村,广电媒体可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使基层新闻快速覆盖到以往难以触及的区域,形成多渠道、多平台联动的传播模式,进而加快基层新闻传播速度、拓宽基层新闻传播范围。此外,传统广电媒体还在媒体融合上全面发力,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平台,着力构建自身新媒体传播矩阵,为基层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内容表达丰富。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基层新闻报道的内容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依赖于单一文字、声音和图像的局限,使其能够通过视频、音频、互动图表等多种形式,更加立体直观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在此背景下,可视化新闻、H5新闻、VR新闻、沉浸式新闻等多元形态应运而生,并凭借技术创新和互动设计,提升了基层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带给受众全新的感官体验。
三是受众互动增强。新媒体为基层新闻报道和受众之间搭建了更加紧密的互动桥梁,使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成为新闻传播链条中的积极参与者。广电媒体开办的官方公众号、微博账号以及入驻的第三方平台账号均为受众提供即时评论、转发和点赞等功能,使基层新闻传播与群众反馈形成闭环,不仅可以帮助广电媒体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基层群众需求,而且还可以提升基层新闻报道亲和力。同时,广电媒体自建的新媒体平台——诸如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等还通过线上问卷、留言墙、在线互动等方式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联系群众,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以“长江云”为例,其以云上系列客户端为依托,通过线上点单、接单的方式增加客户端活跃用户,为县级融媒体提供了基层新闻素材,从而成为助力广电媒体嵌入基层的重要桥梁。
把握规律打造精品
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广电媒体需要深刻把握传播规律,在多方面进行融合创新,努力打造基层融媒精品,不断提升基层报道引导力、公信力和感染力,切实回应基层群众实际需求。
在选题策划方面,应见微知著、聚焦基层关切。新媒体环境下,广电基层新闻工作者应敏锐捕捉社会热点与群众关切进行选题策划,从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更好地服务群众、反映民声。一方面,基层新闻报道选题的生命力来源于群众的实际生活与真实诉求,记者应以“脚下沾泥土、心中怀真情”的态度,走进社区、乡村和普通百姓的日常,关注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民生领域的具体问题,从群众关心的“小事”中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主题”。比如,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乡村频道联合旗下大象新闻中心在河南省“农媒总编走基层 新闻助农促振兴”主题采访活动期间,深入田间地头,聚焦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新文旅探索、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选题策划,并通过与产业带头人和党员干部的面对面交流,解析当地在乡村振兴上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提供了科学支撑,记者可利用数据分析为选题提供精准依据,结合社交平台的热点话题和用户反馈进行新闻策划出更具传播力的新闻内容,并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通过问卷调查、评论收集等方式听取群众声音,使选题策划更贴近实际需求。比如,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融媒产品“风芒”APP中的民情派板块设有网友求助功能,网友只需点击“我要求助”,记者可从平台中获取基层民众的真实诉求,挖掘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并进行跟踪报道。
在内容表达方面,应立体呈现、焕发新闻活力。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广电媒体从业者除了需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外,还要善于结合不同媒介的特点,提升基层新闻报道表现力与吸引力。一方面,可依托新媒体平台丰富多元的优势,灵活运用字幕解读、新闻背景音效、动态动画、图表展示、同期声等技术手段,为新闻增添层次感与趣味性。同时,加入网络流行元素、生动的实例使新闻更接地气,让受众不仅可以“看新闻”,还能“感受新闻”,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实现从“传递信息”到“打动人心”的转变。另一方面,可运用VR、AR等技术,让受众以“第一视角”进入新闻事件场景。例如,会议或活动现场通过VR直播,使观众能够360度全景观看,感受真实场景的氛围,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代入感。
在传播方式方面,应融合传播、拓宽影响范围。新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基层新闻传播需要充分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构建多渠道联动的传播网络,以实现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最大化。比如,浙江卫视基层新闻报道《“洋娘舅”巧解跨国“结”》抓住“洋娘舅”这一特殊群体,讲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创新实践。该作品在“中国蓝新闻”抖音号、视频号、微博等平台全网推送,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重大主题报道,凸显真实性、趣味性、可看性,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在全网点击量近4000万。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背景下,广电媒体基层新闻报道正处于融合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抓住受众注意力,焕发基层新闻的生机与活力,已成为广电媒体基层新闻发展的重要课题。未来,广电媒体记者必须紧跟时代需求,从选题策划、内容表达和传播方式等多个维度推动基层新闻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引导力和感召力,切实回应基层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广播电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