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工智能助力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06
围绕新质生产力,出版界从各方面深度解读。郭洪飞教授主编的《新质生产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一书,系统性地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相关政策、产业发展、区域实施和技术引领。由“人民论坛”主编的《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一书,从战略、政策、理论、实践等层面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演进历程、发展前景,认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日益增加,文化产业增长迅速。金巍、杨涛主编的《文化经济前沿课》,从文化经济的经济理论、产业形态、政策研究等方面提供了12讲精华内容,涵盖了文化经济的主要课题。书中还讨论了文化产品在数字时代的商业模式变革。
经济日报社记者刘慧发表过超百篇粮食领域新闻时评,并在《经济日报》开设个人专栏“粮食大事”。《端牢饭碗:新时代中国粮食问题解读》正是这些专栏时评及论文的精选——从政策层面的深入解读,到粮食稳定供应与价格调控的实践探讨;从粮食生产的现状、区域布局的优化策略,到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同时,该书还分析了国际粮食市场动态等。
陈永伟博士的《经济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书,从宏观、微观、增长、前沿4个主题,以传记的方式将经济学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理论源流分别进行了梳理。在这30多位对人类社会影响至深的经济学家身上,读者可以发现,人生的选择,离不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世界的运转,离不开经济学的底层逻辑。经济学不仅关乎金钱,更是生活的智慧。
全球知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的新作《奇点更近》,预测了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纳米机器人为代表的指数型技术将如何推动人类走向奇点。雷·库兹韦尔认为,AI正在自动驾驶、生物医学等领域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实现突破性的进展;VR和AR技术将融合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实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确保技术始终沿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法国经济学家皮埃尔·韦尔兹在《未来理想经济》一书中,剖析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困境,特别是批判了单纯提升供给效率的发展模式,指出其加剧生态危机,未能惠及民众。他倡导构建以“人”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强调通过生产与消费两端的节制与转型,来克服现有模式弊端,实现绿色发展。同时,他认为技术创新也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银发经济学:老龄时代的商业机会》一书认为,商家应该优先考虑“如何让老年顾客满意”,营造让老年人放心消费的环境,满足银发群体多样化需求。从护理到陪伴,从金融到消费,银发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